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贾平凹书法入选中学教材是一种文化腐败?
发表日期:2006-06-30 22:11: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816]次

贾平凹书法入选中学教材是一种文化腐败? ● 朱中原 近一段时间,贾平凹书法入选中学教材曾经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批判,王圣强曾在人民网连续撰文,炮轰贾平凹,引来各大媒体的强烈关注。论者认为贾氏书法极为粗俗,毫无审美价值,入选中学教材简直是对中学生的一种误导,是一种文化腐败。这一事件自然也引起了书坛人士的强烈愤慨和不满,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对贾平凹本人进行无端谩骂和攻击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的批评浪潮。 对于贾平凹的文品与人品,因为未直接接触过其本人,也不敢妄下断言,但据接触过贾本人的一些人说,贾平凹性格孤僻、木讷、低调,不善言辞,不善交际,嗜好书画和收藏奇石,贾还有一怪癖:吝啬。贾平凹的吝啬在中国文坛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在他自己的散文中也有明确描述。我想说其吝啬,他大概不会不承认吧。但是仔细一想,贾平凹的所有这些缺陷和弊病,都只是一种性格和习性,与人品和人格实在毫无关联。有人不满贾的字画卖得那么高,那么火,而且还入选中学教材,这实在是一种腐败。其实我觉得这就像贾平凹当年的《废都》和余秋雨当年的《文化苦旅》一样,尽管骂声不断,但照样卖得火。你不喜欢,但总有人喜欢,总有人会发现他的审美价值。毕竟这个时代不是一个一元化审美的时代。 再回到贾平凹书法本身。我们似乎很难看到他的字出自于哪家哪派,看不到师承渊源。但这能否就能说明贾氏书法真的没有血统渊源,真的没有审美内涵吗?我看未必。从字体上讲,贾氏书法是一种间于楷、隶、行三者之间的杂体书,而且隶意比较明显。如果没有对汉隶、汉简下过苦功夫,是断然不会有此面貌的。从美学特征上讲,贾氏书法崇尚简、淡、朴、拙、丑、秀的美学风格,即使是厅堂巨作,也很少有那种恣肆、凌厉、跌宕飞动的如长枪大戟般的线条。因此,有人就认为贾氏书法又丑又怪,缺骨少钙,难入佳品。笔者认为,此种观点值得商榷。从书法美学特征上讲,自古至今,就有阳刚与阴柔一路,贾平凹长期生活于秦楚之间的商州地区,那里民风以阴柔、含蓄著称,贾平凹的文、字、画都是走的阴柔、秀美、平和、简静一路,极具含蓄、蕴藉的美学特征,因此自然没有那种长枪大戟般的书法线条。 有人说贾氏书法没有法度。这一点我基本同意。贾平凹也说过他基本上没有系统地临过帖,全是率性而为。既非帖也非碑。我觉得贾平凹是在谦虚,贾平凹一向很低调,一直以“书法票友”自居,并一再说他的本行是写小说,写字画画不过是一种休息而已,并未掠人之美。但是平心而论,我觉得他的字并不赖,甚至比一些所谓的专业的书法家还要好。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已经是很不错了。或许贾氏书法之所以能入选中学教材,与书法本身并无多大关联,而是看重其作家的名气和文化品位。贾平凹的字虽算不得上品,但是却极有文化品位,内里隐隐透着一种儒雅之气。从某种程度上说,贾平凹书法以一种“作家书法”文本进入历史,我觉得未尝不可,至于说到误导学生,实在是言重了。中国一直是一个文人大国,中国历史上的作家文人向来虽不以书法名世,然于书法却造诣颇深,但是自进入近现代以后这种资源却逐渐稀缺了,文人作家虽有学识,但于书法未必精通,即使是这样,也还出现了郭沫若、鲁迅、陈独秀、茅盾之类的大文人,他们的书法或许与专业的书家相比,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却是极有审美内涵的。这一点我们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否认的。从这种程度上讲,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的著名作家,而且能精通书法,这实在是一种稀有资源。入选中学教材,让其作为一种“作家书法”进入历史,这完全符合逻辑。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要说明,贾氏书法入选中学教材,与文化腐败实在扯不上一点关系。贾平凹作为一个文化名人,当红作家,他无须再通过什么贿赂去买通编者或评论家,大搞文化腐败,这是一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极为愚蠢和笨拙的做法,于他来说实在是不可取。而且批评他的人还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事实:从2003年初到2005年初,贾平凹一直躲在一所小房间里写他的长篇新著《秦腔》,这才是他的正事,或许对于入编教材一事,本不是他的原意。至于有人说他的书法如何如何好,那是一些无耻的吹捧家所为,与他实在不大相干。 书坛中人的愤慨可以理解,为书坛弘扬正气的精神也非常可嘉。但是言贾平凹书法入选中学教材是一种文化腐败,实在有点牵强附会。倡导批评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批评不等于进行人身攻击,批评也不能过于情绪化、偏激化。相反,我倒觉得书坛中的某些少数人利用权力大搞文化腐败,这才是真正值得批评和反思的。 本文摘自《美术报》2005-05-07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