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改改老习惯
发表日期:2006-06-30 22:17: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928]次

改改老习惯 ● 孔令驰 一提到书法,无论圈内还是圈外的人,都不认为是简单的事情,诸如书体、字体、章法等等,都要求学书人必须下功夫去学。古往今来,书法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不断演变,由此,不同的时期形成了不同的书法风貌,涌现了引领潮流的代表人物,那些被视为经典的书法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书人。后人竞相模仿前人,这对于继承传统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容易陷入前人书写及书法创作模式这种“老习惯”的窠臼。如果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老习惯给书人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一个书者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说,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改改老习惯.多做新尝试,很有必要。 舍“繁”取“简”。 书法作品或书法创作离不开繁体字.算是老习惯了,“舍繁取简”是主张书法创作中摒弃繁体字、异体字,而采用1986年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公布的简化字.虽然有圈内人十不赞成将简化字用于书法创作,但是,相对而言,将简化字运用于书法创作所出现的文字差错率要小于运用繁体字,毕竟简化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繁体字,在演变的进程中,有的写法不止一种,错误多多.如果不具备深厚的古文字水平,难分良莠,由此容易造成在创作中全盘照搬,以讹传讹的情况。在历届书赛中,错别字现象的出现,不排除与繁体字运用不当有一定的关系。尤其一幅很见功力的作品,因错别字这一瑕疵而影响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平.实在是一件大憾事。假如参赛者能将简化字运用于书法创作中,对于减少文字差错率,肯定有效。 变“纵”为“横”。 作品中汉字的排列从“上”到“下”是传统的书写习惯,无论是只常书写还是印刷物,都遵循这一定式。真正实现“变纵为横”的文字排列方式.也是几十年的事情。然而,这一颇具创意的方式却没有在书法作品上普及开来。从见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足运用毛笔还是钢笔创作,大多数人仍热衷于传统的文字书写方式。也有的人觉得,只有按照传统的习惯创作的东西,才更有传统的味道.也能体现“古风”。其实,改改老习惯,尝试多用横排文字的方式搞书法创作,也具有新意,汉字的笔顺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左至右,采用横排的方式,更容易体现承起连绵、婉转回环的动感。 起“左”终“右”。 纵观古今碑帖,绝大多数章法布局呈竖排自右至左,这也是老习惯了,仅就书法创作而言,笔者认为,如果在保持竖排行笔作字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改改老习惯,尝试“起左终右”的行文格式,也是完善章法的重要形式。书法创作实际操作中,多数书者会有这样的感受,面对台案上的纸张,如果悬腕作书,有了第一列,当写下一列后,必然要顾及前列,尤为明显的是对字的舒张构成掣肘,犹如束缚了人的手脚一般。如果枕腕作书,沿袭老习惯.也有别扭的地方,书写当前列,手与肘势必要挡住完成列,实在不便于驾驭全篇,由此,易使章法的完美性打折扣。倘若改改习惯,采取“起左终右”的方法.在谋篇布局上,无论悬腕还是枕腕,已经书就的部分尽在视野之中,而且,就汉字结构的特性而言,朱笔在下或在右的占绝大多数,从左至右书写的过程中,纸张右部分的空间,更便于字写得更舒张,进行下一列则视前列已占用的空间确定起笔位置,这对于创作经验不足的书者,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尤其是硬笔书法创作,更适合采用起左终右的方式,因为钢笔的握笔姿势不同于毛笔,如果采用老习惯从右至左书写,要特别注意已经书就的部分,否则腕部会触及墨迹未干的字严重者,功亏一篑。改改老习惯,自左至右书写,则不必顾及这个问题。 感兴趣的书道同仁,无妨多做探索。 原载《中国钢笔书法》2006年第1期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