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感受“流行” ——兼及当前
发表日期:2006-06-30 22:25: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435]次

感受“流行” ——兼及当前硬笔书法创作中的“丑书”现象 ● 张波 硬笔书坛的“流行风”相较于毛笔书坛而言,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流行风”作为一种书坛现象在当代书坛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部分的评论者认为其已偏离了传统的书学方向,曲解了傅山“四宁四毋”的论书主张,以致偏向于“丑书”了。 纵览书史,站在书法历史发展的高度,从纵向来看,“流行书风”还是可以找到理论依据的,从晋人的“尚韵”、唐人的“尚法”、宋人的“尚意”、明、清人的“尚态”中,就不难发现这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书法的主流审美情态,都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当时书法创作现状的审美认同。从横向来看,当前的书法评论大多将“流行书风”与“丑书”不假思索地划上了等号,在硬笔书法界也不例外。而从书风的变迁史来看,“流行书风”只是将传统与经典作了一定的艺术处理与艺术加工罢了。笔者以为“流行书风”对传统与经典的加工和诠释应是有个度的,若是过度了,则“流行书风”将转化成“丑书”。若是艺术处理与加工是适度的,则“流行书风”亦是让人可以接受与认同的。在艺术创作中允许秀逸妍美,也应该赞赏稚拙、大朴不雕之美,不然何以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书法是以流动的线条用汉字为载体来表现美的一门抽象的视觉观赏艺术,而不管是以毛笔或是以硬笔为工具来实现它,作为视觉欣赏艺术,其形势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流行书风”的作品大多具有大气势、大感觉、大效果,而其与现代人的生存环境、审美意识是相得益彰的,这些用以实现书法作品的大气势、大感觉、大效果的表现手段又是以传统的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作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与艺术处理而为之的,只是其中的某一部分被加强与夸张了,从骨子里,其并未抛弃传统与经典,而从其的创作宗旨“根植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来看亦是颇合时宜的。“丑书”则是对传统与经典的反叛与扬弃,追求一种“丑到极致便是美”的审美理念,多不遵循传统与经典书法中的法度,美其名日“抛弃成法,创立新规”。 传统不是永恒不变的教条,创新必须立足传统。“书虽小道”,但其毕竟不能等同于写字,硬笔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书法是一门“由技人道”的抽象视觉观赏艺术,书法是写字,但写字却非书法。若说以前的硬笔书法还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则今天的硬笔书法由于电脑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渗透与冲击,已在逐渐告别了实用舞台,慢慢地迈向艺术化。日常生活中,写字对笔法、字法有一定的讲究,但却绝非像硬笔书法创作中那么严格地遵循书法创作的法度,这种质的差异,决定了硬笔书法与写字的差别。我们民族的审美情态为典型的“中庸之美”,这种审美意识,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是一种极其理想化的审美情态。既要结字的端庄秀美、结构完美,又要章法布白的韵味十足、气脉贯通,还要墨法的浓淡相宜、润燥得当。当然,这一点在毛笔书法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硬笔书法中因受创作工具、材料性能的束缚却是难以实现的,这种特殊的要求,在书法的技法与境界上是很难达到统一的,做到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差了。 若将书法的取法范畴分为两个层面:一、传统经典书法(王羲之、颜真卿及汉魏碑刻之类);二、民间书法(造像、摩崖石刻、墓志与敦煌写经体之类)。那么,传统的经典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以臻完美了,可供发展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民间书法,由于其较为粗糙,可供发展与磨合的空间较大。在硬笔书法的创作中,大多数的书法作者俱有自己创新的想法,不想去做一个传统与经典的“守成者”。于是,在其书法创作、探索过程中,稍不留意,在借鉴与吸收民间书法时,由于其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准、综合底蕴素养的欠缺与良莠不齐,将民间书法中的粗糙搞成了粗野、稚拙弄成了做作、精彩灵动玩成了精心安排、刻意摆动,从而变为“丑书”了。 “流行书风”是对传统和经典的继承与拓展,“丑书”是对传统和经典的反叛与践踏。继承传统与经典是研习书法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最终目的,是为书法的发展、创新作铺垫的。若不先去继承传统与经典,则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刘炳森先生曾说过:“流行书风跟丑书不是一回事,而且流行书风也不应该是丑书。我觉得流行书风是中国书坛百花园里的一朵花,也是新生事物,应该加以肯定。”①因此,在当前的硬笔书法创作中,要大张旗鼓地反对“丑书”,却不能殃及“流行书风”才好,这就要求硬笔书法的作者们在不断提高艺术审美水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综合底蕴的修炼! 注:①参见2002年第9期《中国书法》第10页 原载《中国钢笔书法》2005年第2期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