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中国书法的新走向(1898-1998〕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196]次

中国书法的新走向(1898-1998〕
演讲人: 杨应时
时间:1998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晚7:30
地点: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院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夏威夷东方艺术协会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非常荣幸, 能在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美丽的夏威夷檀香山, 向大家介绍中国书法的最新动态。

  我的讲题是: 中国书法的新走向(1898至1998)。开讲之前,我想首先请教大家一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你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或者,是书写漂亮汉字的方法? 为什么?第二,中国书法有多少种风格(体)?它们是否代表书法家真正的个人风格(体)?   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中国书法不同于西方书写,它是一门独特的东方艺术。但长期存活于古文字学的阴影之下。千百年来,中国书法被动地使用汉字作为其基本媒介,并伴随汉字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通过书写更好地交流的一种工具或媒介。书法艺术本身是一门线条艺术。但其艺术价值往往被认为在于书写汉字的娴熟技巧。直至近代康有为大声疾呼倡导之前,还很少有书法家自觉地从事书法方面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第二个问题。不错,中国书法至少有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或者说五种基本的汉字书写方法。但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千百年来中国书法家,是在运用这五种统一的风格(体)从事创作,那显然十分可笑。书法家必须有自己的个人创作风格,否则他们就不可能是有创作力的艺术家。如此看来,中国书法中则有成百万各异的艺术风格(体)。   我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我想澄清一点,书法的存在意义在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及书法家个体创作的艺术特质。熟练地书写某种书体或精细地模仿前人的作品,本身并不能使书写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我相信诸位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收藏作为艺术品的书法,而非作为文字发展沿革证明的历史文物。

  现在,我请大家注意,今晚我演讲的主要观点是,近一百年来,人们付出无数艰辛的努力,逐渐摆脱书法实用功能的制约,不断开发书法的艺术价值。中国书法真正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唐代楷书的形成,中国文字的书写在当时已极为成熟。唐楷和现今印刷体已差别不大。(有意思的是,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几乎所有方面都很繁荣。唐帝国无疑是当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