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抱一斋论书:苏东坡题跋中的书法思想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0: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566]次

苏东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经历磨难而笑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倡导的蜀学(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杂学)上,但主要思想是儒家的。他的文章如其在《自评文》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它虽吾亦不能知也。”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率真之美,善用比喻、多形象思维,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其中《东破题跋》属小品文,中间品书论画的有一百二十篇,涉及笔、墨、书、画等内容,虽篇幅都极短小,但是内容广博,而且不乏提炼,中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一、以自然为核心的书法美学思想
苏东坡的思想出入儒、道、佛三家。但在书法思想上,明显偏于道家的理想。这表现在他以自然为核心内容的书法美学思想当中。
首先是“至于无”的思想。他在《题笔阵图王晋卿所藏》中说:“笔墨之际,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惟颜子得之。”强调书法要达到“无”的境界。无:是道家哲学范畴,指宇宙的本原,一说作“气”,无形无声,恍兮忽兮,不可感知。《老子》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是说,在苏东坡的思想中,书法要深入到宇宙的本原,反映“无形无声,恍兮忽兮”的道的内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以艺术的手段把握世界。以此为出发点,就衍生出他对陈规陋习的轻视与对自然天成的尊重,最终导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自然胜过雕琢的思想的出现。所以在《东破题跋》中,他才提及:“有意于学,此弊之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在《题萧子云书》中说:“唐太宗评萧子云书云:‘行行如迂春蚓,字字若绾秋蛇。’今观其遗迹,信虚得名耳。”可以从反面证明这一点。
其次是对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自然”的推崇。几乎所有道家哲学中,在论及“无”的时候,同时是对“自然”的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无”与“自然”的关系。尚无,必然导致对“自然”的推崇。这是由道家哲学中“无”和“自然”的关系决定的。“无”是“有”的对立面,是与“人为”不相容的。提倡“无”,实际是提倡对于“道”的认同,“无”是规律的体现,是不以人的意志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