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弘一法师、郭沫若书法批评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759]次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天津人。留学日本时加入同盟会。民国时期,执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音乐、美术。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修佛教律宗。出版有《护生画集》、《弘一法师遗墨》、《南山律宗传承史》等。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字尚武。曾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全国文联主席、副总理兼文教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等。出版有《青铜时代》、《十批判书》、《郭沫若全集》、《郭沫若墨迹选》等。


  当我把本世纪这两位文艺界巨子的名字写在一起的时候忽然觉到了一种意义上的反差感,饶有兴味:一位是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具有“出世精神”的全能艺术家,后来成为了宗教界代表的李叔同;一位是始终热情投身于火热的斗争生活,在世纪的政治与文艺风云中参与进取,具有“入世精神”的文艺界泰斗,毕生积极奋斗的郭沫若。作为全能的通才型人物,他们各有着自己的学术与艺术造诣,他们各有着自己的绚烂与平淡,这里只能从他毕生热爱的书法艺术方面给以一种观照,或也许能找到一点价值出来?

  郭沫若先的早期墨迹不易见到了。但从他后来的大量墨迹与题匾题签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书法格的一致性,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微小的。典型的“郭书”风格,笔者任以举世皆知的“宫博物院”题匾与《青铜时代》的自题经为代表。其书风倾向可概把为“奔放夭矫、雄奇变化”,具有表现上的自由感与随机性,正与先生文学风格上的浪合主义精神——狂飙式相一致。李叔同先生的书法相对要复杂一些。但基本上可按四家前后划分为两段。

   早年的“李叔同”也曾如郭沫若一各积极“入世”过,那时他意气风发,热情地投入于人生与艺术之中因而其时之书风也记录着这勒心灵轨迹:饱满、厚重、茂密、英挺,透露出一个礼赞人生不平于社会现实的热血男儿的心态。

   然而出家后的“弘一法师”由于心台上的剧变,作为“心”的书法艺术便也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治空、平淡、恬逸、超脱,无复见此前的昂与英发感,一变而为对盟亚的超脱与对生命的观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