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从《勤礼碑》看颜体楷书中的隶法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4: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370]次

韩士龙
  笔者认为:颜真卿在《勤礼碑》中不仅采用了篆法,同时也采用了隶法,这是我把《勤礼碑》与许多有代表性的隶书碑帖相对照比较后而得出的结论。
  首先,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相比较而言,楷书是流,隶书是源。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从隶书递变的楷书,不可能不带有隶书的“遗传基因”。被誉为“南碑之冠”的《爨龙颜碑》,立碑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由于此碑距汉代较近,字里行间带有隶书的笔意,不少横画的落笔也写成像隶书那样的波磔。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爨龙颜碑》“当为隶、楷极则。”再看立碑时比此碑较早的《爨宝子碑》,由于离汉代更近,因此字的横、撇、捺、钩等笔画,几乎和隶书维妙维肖,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由隶书演变为楷书的最有力的历史见证。颜真卿所处的唐朝,距东汉时间不过数百年,隶书的某些写法或多或少的也会在唐楷中表现出来。试看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字体竖弯钩的钩法、落笔,依然保留着隶书波磔的模样,这是古今世人所公认的。
  其次,把颜真卿的《勤礼碑》与有名的汉隶“庙堂三巨制”———《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相对照,便可以找出《勤礼碑》取法于隶书的具体事实根据。
  第一,笔画的写法取于隶法。一是横画右半部多提笔,使笔画变细,落笔时变尖。比如《勤礼碑》中的“二”、“三”、“不”、“东”、“开”、“故”、“甫”等字的横画右半部逐渐变细,落笔成尖。此种横画的写法在汉隶中非常普遍,是颜真卿从隶书中学来的。不信,请看《礼器碑》、《史晨碑》许多类似的笔画写法,就可以无条件地相信颜真卿此种横画笔意是取法隶书的。二是折画的横竖笔画不连笔,大多是到竖画时提笔另起,和左边的横画组成一个“丁字墙”。比如,《勤礼碑》中“富”字中的“口”和“田”两个折画,都是用这样的特殊方法写成的。然而,颜体折画的此种写法,在汉隶碑帖中,几乎比比皆是,似乎成了隶书折画写法的“基本定律”。三是捺画写法和变化习惯与隶书基本相近、相同。比如《勤礼碑》中的“之”、“通”,“逆”、“连”等字,下边的平捺的起笔都习惯地往下一弯,带一个“细弯头”;这种写法在汉隶中非常普遍。且看《乙瑛碑》、《史晨碑》中的“之”、“道”等字的平捺,也都是稍往下一弯,起笔带一个“细弯头”,两者活像一个孪生兄弟。这又是颜楷取隶的一个活证。四是左短折、右短折的写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