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康有为的篆学理论及其对当今书坛的启示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4: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294]次

作者:张桂光  来源:广东省书法家协会

  康有为的书法,自然以行书最为擅长。但康氏的行书中,却透露着浓厚的篆书气息,康氏的书论名著《广艺舟双楫》也有不少关于篆书的精辟论述。显然,康氏对篆书不仅十分重视,而且有独到心得。研究康氏的篆学理论,对当今书坛是会有很多有益的启示的。

  《广艺舟双楫》一书中,除了“原书”、“分变”、“说分”等章有较集中的论篆篇幅外,“体变”、“本汉”、“宝南”、“余论”“缀法”、“学叙”、“述学”“榜书”、“行草”、“干禄”、“论书绝句”等章,亦多涉篆学内容,而究其所论,大抵可以归纳为钟鼎古文的真伪、篆书的家法流派分析、其他书体对篆法的吸收三个方面。

  关于钟鼎古文的真伪问题,康氏站在今文经学家的立场,对原迹不传的古文经加以否定,原是可以理解的。但与此同时,连实物俱在的钟鼎文也诋为刘歆伪造,就难免有“家法重于学理”①之讥了。不过,囿于“家法”,康氏诋钟鼎为伪文,但接触实物,却还是不能不被钟鼎的艺术魅力所打动的。“若论笔墨,则钟鼎虽伪,自不能废耳”、“钟鼎古文,虽为刘歆伪造,而所采多春秋、战国旧物,故奇古可爱,考据经义则辟之,至于笔画之工,则不能以人废也”、“古文虽刘歆伪作,然此非考经学,但论笔墨,亦不能废”、“钟鼎为伪文,然刘歆所采甚古。考古则当辨之,学书不妨采之”等论述,就是康氏维护家法与艺术良知之间的矛盾心理的反映。而谓。“观古钟鼎书,各随字形,大小活动圆备,故知百物之状”。称《无专鼎》“暗然浑古,疏落欹斜,若崩云乍颓,连山忽起,为之心醉”。赞商《太己卣》与周《宝林钟》“茂密”、《楚公钟》“奇古雄深”、《曾侯钟》与《吴季子逞剑》,“婀娜”(齐侯傅钟)“浑美”、《正师戈》“字如屈玉”等等,则更表明康氏处理具体材料时,是艺术良知占上风的。康氏的这种对艺术的忠诚,是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关于篆书的家法流派分析,主要集中在“分变”与“说分”两章。其析家法,乃立《石鼓》、诸山刻石两极,分统大、小篆两系,然后按刻铸材料之不同,分出刻石、瓦当、钟鼎权量等门类,每门类再就字形之长扁、用笔之方圆、章法之疏密、体势之劲媚等因素别其家法,并归纳同门类之各家的共有特征;其述源流,则按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之先后,寻其联系,探其渊源,通其流变。比如论汉篆刻石的“诸碑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