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论“书势流”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4: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752]次

作者:郝世檀  

    书法是一种形象的视觉艺术。书家在书写出前要有兴起-"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蔡邕《笔论》),由形象的直觉思维而产生表象-"未形之相" (明·项穆语),此相"须入其形"。正如蔡邕所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形势出矣。"势乃相(象)也,势由心出,形由笔注,由势生形,方有"取势"之说。势乃动之势,动者如流,且贯穿书法创作的全过程,正是"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由此才有"书势流动"之论,借文艺创作的"意识流" 之提法,对此便可简称之"书势流"。

    可见,"书势流"是一种书法创作的客观存在,是书家"欲书"化成"流于笔端"的心理桥梁,是学养、性情、技法等的综合体现,是在潜意识下一种不知不觉的集中,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宣泄、流淌。研究"书势流"无疑对书法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清人对"书势流"也有一定的体验,且在书法实践中有意无意地操作,但往往用"气"、"气势"、"心行"表示其意。梁中书说,"写字要有气","有气则有势 "。这里的"气势"便指书势。他还说"随笔可","注"乃"流"也。刘熙载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很明显这里的"气"就是"气势"。蒋衡说:"夫书必先意足,一气旋转,无论真草,自然灵动,若逐笔安顿,虽工必呆。"这里的旋转,显然是指"书"旋转式的"流动"。刘熙载还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意思说,崇尚清厚的书法作品,是由心中清厚之书势流动而来的。

    "书势流",这种书法创作时心理世界的表象流,流之笔端便成了形势。它自身有九个特性:一曰"情绪性"、作书源于兴起,"偶然欲书","任情恣性"也,说的是书势流起于不,行于情:二曰"朦胧性",明项穆说,"笔之妙用,悠焉忘思","执笔者自难揣摩,抚卷者岂能测量哉",这便是书势流的"朦胧性",致使 "心虽无形、用从有主,得意而忘象"也;三曰"贯通性",孙过庭说,"一点成不定期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林散之云,书"不能不贯气",便是此也,此乃所指"书势流"与"书写流"的相伴性;四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