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创作利与弊
朱以撒
每一个展览都表明这样一个创作状态——行草书已经成为当今创作的主要书体。
行草的运动状态是最适宜于当代人的匆忙心态的。通常我们认为行草书最适宜表现人的审美趣味,人的本质力量和深层意识,都会在淋漓放纵的表现中体现出来。这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但是正由于行草书有这样的功能,人们在创作中也将内在深层的亏欠,在作品中展露无遗,即所谓如实地反映。
当代书坛用行草者多在于抒情。抒情是一个很老的主题,《九章》里曾有“发愤以柔情”,这是中国抒情说的奠基。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心情感的释放。抒情是个性化的内在情感过程。相比于抒情稍弱的书体,行草书抒情的内容宽泛、具有象征性的功能,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画面的连续构图来体现难以言传的情感经验。没有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独特的创造表现方式,便不会有成功的柔情,因此,当代书坛表现最为欠缺的也是行草创作。
现在我们看行草创作,多是咄咄逼人气力十足,似乎不如此就算不上是行草,也似乎行草的运动状态就是以气力为之。满纸云烟、交结缠绕、涂抹挥甩、枯枝败絮,似乎气力加上速度就可以成就一幅行草书。展览幅式的日渐趋大,从一方面又助长了狂放疾驰的习气,字形更加扭曲、丑陋,败笔现象到处可见。行草书反映了书坛的现状——连用笔的细致都缺乏了耐心。
行草书创作反映了比创作其他书体更为艰难的高度,即在更加密集的运动状态中表现美感、表现捉控能力、表现内涵分寸,需要有更加高明、准确的提练本领、表现手段。一个毫无书写技巧的人,凭兴而起,也可以涂鸦一幅,但是如果用上述的几点要求来衡量,都无法达到。现在有一些作品离涂鸦未远,表现着一种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