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访谈 
才高行洁 墨意人生——谈熊洁英的书法艺术
发表日期:2014-06-11 18:47: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网 被阅读[2443]次

         我认识熊洁英很早,还是在省书协,当时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熊。小熊人很聪明,他为人憨厚,正直,不善言谈,就是做起事来有些慢。小熊在辽阳学习工作好多年。辽阳是座文化古城,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曾出过曹雪芹、王尔烈等人物。而今,小熊在书法艺术领域也为这座古城增加了很多光彩。
        小熊的书法工作室,叫“莲坡居”。走进“莲坡居”,墨香、书香、茶香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他的作品,几上陈列着奇石古玩,案头笔砚书稿堆积,窗前斜倚刻字新作,处处充满着文化的气息。
        明代刘宗周《人谱》有云:“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后文艺。”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多么精通也是不足道的,要做一个文艺家,首先要做好一个人。小熊认为“先为人,后为艺”乃是艺术家所具备的重要素质,多年来,他也正是将这种理念贯彻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
        小熊接触书法很早,张宝光、赵大超、张华庆、宋慧莹、张陆一等良师益友给了他很多的启迪。他常用的闲章有一方是“感恩的心”。“感恩的心”已成为小熊的为人之道,他正是以“感恩的心”面对着众多的好友,面对着他的书法艺术。
        小熊认为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书法最终写的是修养。而修养不光是为人的修养,也应注重文化修养。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极为重要,在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小熊对魏碑诸帖、《荐季直表》、王羲之的《圣教序》、杨凝式的《韭花帖》等下过工夫。其中对杨凝式的《韭花帖》最为心醉,他认为,《韭花帖》虽说只有七行,63个字,但是字字珠玑、萧散、静谧,黄庭坚曾赋诗:“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他还认为历史留下的经典作品《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韭花帖》等都反映了当时作者的真实情感,所以感染人,打动人。而情感正是书写者学养的自然表现,学养更代表了一个人文化沉积,而这大都体现在书写的内容当中。正如《韭花帖》章法上显出的那种旷达、高远的意韵,气定神闲等笔墨意向的高妙之处,往往来源于笔者文学文字的修养。我们大都称古代书家为“文人墨客”,正是由于“文”与“墨”不分家,所以让人耳熟能详的古代书画名家大都是诗人,大文豪,这与文化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于右任先生云: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饶宗颐先生的回答也是如此:“书法就是文化,这个问题根本不要讨论”。汉字的出现本身就已促成了社会文化的一大飞跃,而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艺术,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更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以至增强文化的修养。
        小熊艺术领悟能力很强,他钻研书法的同时对现代刻字艺术也很感兴趣,虽然居住在辽阳但心系辽宁,对辽宁省现代刻字艺术发展不遗余力,他做事认真,除了亲自发动,热心辅导之外,他还多次邀请刻字名师来讲学。他还筹集经费举办了刻字培训班,一些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外省学员也参与了进来,进行文化交流,开阔眼界,与文会友,与古为徒。小熊在不断的学习,补充着自己的文化知识,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古人云:“力小者举一邑,力大者举一郡者也!”他的刻字作品曾获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全国奖,并出任了第八、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评委。
        小熊在纷繁的工作中能保持静寂,取决于他在书法艺术当中所获得的文化真谛,他对圈内虚假、浮夸、恶搞等现象极为反感,他与世人接触真诚,坦然。正是有才情而不以才情骄人,有功名而忘乎功名。我想正是由于小熊受之于文化熏陶,懂得做人真谛的原因吧。
        才高行洁,墨意人生。熊洁英不为时风所惑,不为名利所诱,以真性情为人,以真功夫服人,他深厚的传统动力,充满时代气息的审美取向,必将会在书法艺术这条大道上越走越远。

(作者李世俊,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