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访谈 
做新时代的“四有”书人——专访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
发表日期:2015-12-13 21:31: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被阅读[2461]次


 

      “听着很高兴,但是我感觉肩上担子越来越重了。”刚刚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新一任中国书协主席的苏士澍,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深感责任在肩。   
      苏士澍握笔挥毫六十载,临池不辍,自成一家,书法篆刻独具一格。作为书法家,他成就斐然。宝剑锋从磨砺出。他曾在一篇《自序》中说:“自幼遵先严嘱浸润六艺,师从刘博琴先生习书法篆刻;求教吴玉如先生、李卿云先生、徐北汀先生授知小学与书画;及长追随启功先生二十多年,问学考证,义理词章,兼习古籍版本、书画鉴赏、金石碑帖……”可谓甘苦自知。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天资与勤奋固然重要,然而在其艺术道路上,家族熏陶、贤师指引,是苏士澍感怀最多的。
      “启功是我心中的‘佛’。”苏士澍说,“启先生的才学、人品深深地影响着我,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从他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书法界,启功是公认的宽厚、超脱的仁者。他生前不打假字。曾有人劝他出来打打假,但他不同意。“让他们去吧,他们也得吃饭,能通过写我的字挣点钱,这也算是积德的事。”启先生轻描淡写,却让人领略到了大家风范。曾不止一个人问过苏士澍,说他是不是至少有一百幅启功的作品。然而事实是,一幅都没有。在他看来,一幅字,是有形的,而先生教给的思路和看问题的方法,远比一百张字值钱。启先生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令苏士澍受益终身。“启先生一直活在我心中。”先生已逝,其情长存。
      苏士澍还是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他的眼光不仅限于书法艺术,还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文脉传承。他说,汉字是华夏五千年的根,它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苏士澍自2009年起就在为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鼓与呼,几乎每一次全国两会上,他提交提案、大会发言,都离不开书法在青少年中的普及。2009年全国两会,苏士澍作了《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的大会发言,呼吁加强青少年汉字书法教育;2010年全国两会,苏士澍又联合欧阳中石、王明明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2011年全国两会,苏士澍和一些政协委员依然在为此呼吁、提案建言,到2014年的提案《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未停歇。苏士澍的呼吁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响应。2012年秋,书法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
      苏士澍认为,不能把汉字、书法的学习神化,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汉字365》,列出365个常用字的各种书体,这样每天只需一分钟学习汉字,就可以积少成多,掌握常用汉字和书法的奥秘。
      “现在书法已经进课堂了,课本11套教材已经进去了,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还缺老师。仅仅靠办班是不可能了,要利用互联网,要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量和书法有机地结合,这样会大大减轻师资压力,提高书法教学的普及速度,所以充分利用最现代化的手段,来和最传统的书法艺术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使书法焕发出青春。”苏士澍说。
      书法艺术和书法工作者该以怎样的态度迎接未来?苏士澍说,自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以来,在书法界反响强烈。我们赶上了大好时代,广大书家应该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做一名人民喜爱的书法家,勇攀书法艺术高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人民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书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奇葆同志提出“四有” ——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引起与会代表和书法界的强烈共鸣。苏士澍表示,今后要带领书法界做“四有”书人,“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方向。”苏士澍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新一届主席团要团结带领书法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当今很多人认为书法已经和生活越走越远了,有了现代交流工具,大家用钢笔、铅笔的机会都大大减少了,更何况是毛笔。有些人提出书法要淡出实用功能,对此,苏士澍并不认同。“你仔细看,大街上的牌匾、厅堂的装饰、餐厅的菜单等等都有书法的体现。作为书法家,我们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要把书斋里的书法,和当前社会、和孩子、和学校、和方方面面有机地结合。书法家应该要深入社会,要深入人民群众当中,为人民服务,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感情和激情带到为老百姓写春联这样的书法活动中去。艺术家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我们的艺术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苏士澍说。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不能偏离。大家不要认为有了电脑,就可以不写字,书法家就可以为所欲为、胡涂乱抹了,这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王羲之写的字你认识不认识?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的字又有谁不认识?可今天一些书家写的字让人认不出来,说明其创作方向、创作目标是不正确的。”苏士澍说,书法界要端正创作方向,以人民为创作导向,创作出适合于人民大众需求的作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艺术。所以书法创作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走到群众当中,我们思路和创作激情就能够迸发出来。
      柳公权曾提出心正则笔正。“如何做到心正笔正?努力追求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方为正途。”苏士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