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访谈 
王臻良:软硬兼顾翰墨情
发表日期:2019-08-17 05:23:01 来源:本站 被阅读[4500]次


       王臻良,字腾奇,研究生学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 省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高级顾问,省书协主席团委员,省第八、九届文联委员,省直鹰台书画院第三任轮值院长。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创设并主持一、二届长江奖硬笔书法大赛及首届中部六省书法家作品邀请展。曾主持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全国展),并参与策划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多次担任全国硬笔书法展赛活动的组委与评委。首倡以感恩的心态学习中国书法,认为学习书法是一种心理训练,学习书法要注重字外功夫。40多年来,书法作品数百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其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华侨博物馆、英国内阁办、韩国论语碑林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和友人收藏,国内多家电视与报刊网络主流媒体对其进行过专访和报导。多年来,坚持书法研习,并长期担任省级书法艺术组织负责人。对书法心理学、文字学有较深研究,书法论文收入《书法新探》等多部著作。已出版书法作品集《臻良墨痕》《王臻良书法作品集》等;主编《首届长江奖硬笔书法大赛获奖、中部六省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作品集》(长江出版社)、《第二届长江奖硬笔书法大赛作品集(长江出版社)、《硬笔书法实用教程》(中国劳动出版社)。书法学习与创作涉猎广泛,主攻北碑正书与行草书。作品多宗善变,用笔方圆兼使,并具有沉雄苍劲、格调古雅、温润酣畅、朴茂萧散的特点。主张吸古创新、心理训练、以硬笔代毛笔临贴、提倡“软硬兼施”的“大书法”理念,追求法外之法,注重字外功夫。

软硬兼顾翰墨情
王臻良

书山有路

       我出生于湖北黄冈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黄冈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昇、医圣李时珍均生于斯长于斯。近代以来,从黄冈走出来的大家就更多了,像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等,都在各自的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我非常崇拜这些文化名人,加上我叔爹曾在民国《中央日报》担任过主笔、经理,在《新民晚报》副刊当过主编,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立志做一个有作为的文化人。
      在汲汲求学的数年间,小小年纪的我已文采出众,成为了同学眼中的楷模、师长心中的骄子。只是时代的洪流却左右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命运,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小学代课老师,那年我才十六岁。一年后,我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由于我从小就喜欢书法,又有从教经历,所以被推选到部队政治处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在那辗转各地放映电影的两年里,我总会利用不多的空闲时间,流连于城镇与部队机关单位之间。那些张贴着书法作品的玻璃橱窗,总似有一股巨大的魔力吸引着我。同时,写标语、制作幻灯片也提高了我的书写能力。两年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从那时起,书法爱好伴我几十年从未放弃,一直作为我八小时之外的主要业余爱好。


      我在军事院校就读的是机要通讯专业,令我喜不自禁的是,这是一门对写字要求极高的专业。河南是书法重镇,当时的河南在书法艺术活动的举办上,也明显多于全国各地,我对书法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开始流连于当地举办的各类书法展览与交流活动当中,欣悦于拜师求艺之行。每一次的驻足欣赏、每一番的交流感悟,都令我如痴如醉。我的学书之路可以称得上是与福气相随,在河南郑州上学的那些年月,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课,我的心始终沉浸在专业知识与书法学习的海洋中,那是一种保持恒温的热情,有着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的坚韧与执着。
      军校毕业后,因为工作需要,我相继辗转于数省之间,这也为我走南闯北拜师求艺提供了时空上的便利。记得在云南工作期间,我曾观看过在昆明举办的一次残疾人书画展,这次展览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且不提那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单就言及那些作者的精神,那种身残志不残的坚韧与执着,无一不令我感动、钦佩。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昆明市金石书画家黄继龄先生的专题报道,黄继龄先生书画印俱佳,令我倾慕不已,遂萌生了向先生求教之心。随后,我专门写信到电视台打听到黄继龄先生的住址,在一个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访了黄先生。黄先生温文儒雅,谦逊和蔼,颇有风度,对于我这样登门求学的年轻人,他也乐言善教。之后几年间,我经常利用周末休息,赶百里路,不顾颠簸向黄继龄先生求教。
      1980年,我当兵后第一次回乡探亲,就在闻名遐尔的湖北黄鹤楼书画社,拜访了汉上著名书法家陈义经、曹立庵等前辈。之后,1986年我在汉学习期间又在当时由湖北省书协与书法报社共同开办的书法培训研修班学习一年。研修班每周两次课,我所住的地方离培训地近20公里,在那交通还不便捷的年代,我每次参加培训花在路上的时间逾一小时。在那一年的时间里,不论风雨寒暑,我从未间断过学习。那时和我同路学习的还有现为湖北省硬协副主席吴洋,记得我俩一次去参加培训的路上,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把没带伞的我俩淋得跟落汤鸡一般,浑身湿透,我们却毫无怨言。我想这是因为我在扑鼻的墨香和精深的书法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调到原湖北省人事厅工作后,闲暇之余,我常去拜访钟鸣天、谷有荃、徐本一、金伯兴、张明明等江城老一辈书法名家,并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
       多年来,我学习书法无一日间断,在“软硬兼能”、学创结合的书法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书写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展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我的书法作品数百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奖,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华侨博物馆、英国内阁办、韩国论语碑林博物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和友人收藏,国内多家电视台与报刊网络及主流媒体都对我进行过专访和报道。我还多次担任全国硬笔书法展赛活动的组委与评委。


领军湖北硬坛

       2001年12月,在戴浩书先生的引领下,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创立了。戴浩书先生任会长,樊中岳先生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当时,湖北省硬笔书法研究会是挂靠在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在戴浩书与樊中岳两位先生的推荐下,我加入了这个团队。后来,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希望将主管机关变更为湖北省文联,并将名称变更为“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动议简单,但要履行手续,达成愿景,可要费一番周折,樊中岳先生和我三番五次地跑民政厅和文联,由于各种原因,最后的结果是,主管单位变更了,单位名称却定名为“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2019年5月,在执行主席柳长忠、常务副秘书长李书林等同志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将联谊会正式更名为“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总算圆了湖北硬协一班人的梦想,他们二人也在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主席和秘书长。
        2006年9月,我被推选为省硬协第二届理事会主席。哪知这一干就是两届,十二年多时间。多年来,我一直以感恩的心,带领着一群人快乐地学习书法。悠久的中华文明是靠文字和书写来传承的。我们要感恩先人们创造了文字,我们今天才有条件学习书法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我在任期间,湖北省硬笔书法家联谊会不仅得到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中国硬协终身名誉主庞中华、主席张华庆的鼓励与支持,联谊会在不断完善组织机构的同时,抓了几件大事。首先,成功地举办了两届“长江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第一届是2007年,湖北省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由中国硬协、湖北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文联、省总工会、团省委等单位共同举办,联谊会承办,并作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系列展览展示活动之一。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26000多件,首次将硬笔书法展览项目列入到中国艺术节的展览项目当中,活动创下了多个第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与港澳地区的硬笔书法家和爱好者参加了这次展赛活动。那年11月15日至20日,获奖作品与中部六省硬笔书法精品1000余件(硬笔与毛笔作品)同时在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展出。第二届是在2014—2015年,活动仍由湖北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文联共同举办,12家单位协办,投稿人数、获奖人数、奖金额度比第一届大幅提高。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36852件。最后评出获奖作者28人、获奖提名50人、入展500人,并在湖北省图书馆举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展览。活动得到湖北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好评。“长江奖”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成全国硬笔书法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奖金规格最高的赛事之一,极大提升了湖北硬笔书法在全国的影响力。其次,在我与庞中华主席的倡导与推动下,成功地举办了从“F·天下别墅杯”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开始的全国硬笔书法五回展赛活动与四届孝感写字节万人现场笔会与百万人写感恩书信活动,推动了硬笔书法热潮,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我带领联谊会主席团一班人及理事们在学校与培训机构创建了多家学习培训基地,一直坚持开展“五送”(送书法、送字帖、送福、送书、送讲座)与“五进”(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会员活跃在全省“文艺轻骑兵”的队伍中,开展书法送基层进万家活动,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学书宜重字外功

       我学习书法,一晃四十余载了,先是从学王羲之、颜真卿正书、行草碑帖入手,继而开始临习《泰山金刚经》《郑文公》《刁遵墓志》《张猛龙碑》等魏碑与墓志铭法帖。四十年来,我临池不辍,坚持把学习书法作为自己的主要业余爱好,宁可食无肉,也不能书无纸。我体会到:学习书法必须坚持临帖;学习书法必须加强字外功学习;学习书法是一种心理训练;学习书法要“软硬兼施”。写好字贵在坚持。选帖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选择适合自己性格气质特点的,即喜欢的字帖去学习,才能对其产生兴趣。当然兴趣的培养、相互交流,参观与参加展赛活动,也是良好的学习途径。
       其次,学习书法必须加强字外功修养。人们学书往往十分注重笔墨功夫,而忽视字外功修炼。字外功既包括国学经典、文学、诗词与文字学,也包括美学、力学、心理学,还包括历史文化、音乐、舞蹈、体育、武术、摄影等。通过字外功的学习与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感性素质与艺术欣赏能力。如通过摄影来提高自己观察美的能力。唐代草书大家张旭通过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笔法,现今的羽毛球运动,步伐移动讲究“弹性”,也与书写的笔法讲究“提按”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次,学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每个人联觉是与生俱来的,各种心理因素在学习创研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感知与理解、想象与思维、情绪与情感等因素对书法学习尤为重要。如对那些好动或学习不专心的孩子,通过书法学习训练可以让其静下心来做一件事,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显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学习书法以硬笔代毛笔临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学习传统书法最好临古人碑帖。以硬笔临写毛笔碑帖能节约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从古人法帖中直接体会其笔法、韵味、气象的博大精深与无穷奥妙,更优于临习硬笔字帖。
       我尽管不再担任省硬协主席了,但我仍是书协主席团委员与硬笔工作委员会的主任,我仍会积极参加硬协的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和研究硬笔书法的步伐不会停顿。我也深信,湖北硬笔军团在柳长忠主席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强,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湖北硬笔书法事业定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中部垒起一座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