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从黄文泉硬笔楷书作品说起---兼论硬笔楷书的发展和走向
发表日期:2006-06-30 22:26: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882]次

从黄文泉硬笔楷书作品说起---兼论硬笔楷书的发展和走向

 ● 晋连义

 硬笔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可谓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也正因为这风格多样、书体各异的创作优势,才有了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的空前繁荣。

 一种艺术的繁荣,总要造就一大批相应的艺术人才。硬笔书法也不例外,硬笔书法的空前繁荣也造就了一大批硬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高手。通过这两年的有权威的硬笔书法大赛(如《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举办的硬笔书赛以及“文华杯”等)来看,我比较注意湖北的黄文泉先生,他以一手带“颜韵”的楷书在各种硬笔书赛中屡获高奖,并且毛笔小楷书法作品也在“湖北首届新人书作展”、“湖北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览”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国展”上也多次获奖。可见,黄文泉先生的楷书已被受到广泛关注,并且也确立了其楷书在当代硬笔书坛的地位。从黄文泉先生这几年在硬笔书法大赛上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窥其硬笔楷书的发展历程。如(图一)黄文泉先生在首届“文华杯”上获奖的作品,从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黄文泉先生这个时期的硬笔楷书追求的是如雕如凿般精、谨、严的硬笔书法风格,作品表现出了虽然是一种端正平稳、中规中矩,但也透露出一种单调和刻板,这如八十年代硬笔书法发展期的硬笔楷书如出一辙,没有什么突破和创新。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不管是笔法还是结体都还没有逃脱中唐时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楷书的束缚。在这个阶段是黄文泉先生向古人书法学习并消化吸收的阶段。我们再看看他的另一件作品(如图二),这是在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获奖作品的局部,这幅作品整体表现出来的是神清气爽,利落锋颖,洒脱自然的风格,更体现出一种雅逸、平淡、拙朴、自然的创作情调以及醇雅、情韵的创作理念。这标志着他的硬笔楷书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从而也标志着他在当代硬笔书坛硬笔楷书的地位。

 不管是毛笔还是硬笔,大凡学过楷书的书家大都从唐楷取过法,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纵观当今硬笔书坛,以唐楷为基而能形成自己独特表现语言的新生代硬笔书家确实不是很多,而黄文泉先生却以自己独特的书法审美思想和聪明才智,在当代硬笔书坛,争得一席之地,并且毛笔书法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都与他的书风追求分不开的。王国维言:“古今成大事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用之学书,亦然。我作楷既久,谛观静思中,竟得作楷之三种境界:“亦步亦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第一境界也;端庄平和,沉着冷静,气骨开张,颇具匠心,此第二境界也;心闲意淡,悠游自在,逍遥“法”外,此第三境也。”(这是黄文泉先生发表于2002年第二期<绿天硬笔书艺>上的文章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黄文泉先生追求的是一种心闲意淡,悠游自在,无所萦绕,逍遥“法”外的境界。在当代硬笔书坛,一般来说硬笔书法对楷书的学习都有一个模式,要么是唐楷,要么是魏碑,但大都取其平正、规整、开阔之势,因而技法单调,并且匠气、习气太重,这样就导致其作品无艺术审美性。虽然也学习其它以求其变化,但最终没有脱离端正平稳、中规中矩中的刻板和单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硬笔楷书几乎全是这种模式)。黄文泉先生硬笔楷书虽取法于唐楷,但他能够得法而逍遥“法”外,追求一种“法”外境界,所以线条利落锋颖,洒脱自然,整体的气势上给人一种底蕴深厚,意趣横生。从这两件作品的变化以及他的书风追求也可得知,黄文泉先生走的是一种碑帖结合的路子,他的硬笔楷书是在唐楷的基础上保留了“颜氏”楷书的意态和韵味,吸取了魏晋小楷的情趣,然后又融入明清小楷的笔意,最后终于完成了“化碑为帖”的作楷理念。

“化碑为帖”这其中要涉及到怎样转化和融入的问题。而黄文泉先生是在转化和融入的问题上对传统的一种有意识的“重新解读”,目的是借此打通一种有法和无法的隔膜,以寻求两者的融通,从而开出一条属于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的发展道路。而创造性的解读打破这种常规和常理是非常具有原创精神的,因为主体能够无碍的回旋于整个世界,他能将两种对象与主体实现做了一种完整的交汇,并且使自己凌驾于颜真卿和魏晋小楷以及明清小楷书法的风格之上,自由出入,随意之适,任取所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趣,注重表情达意,抒写性灵,张扬个性。 在章法经营上,黄文泉先生创作硬笔楷书作品善于无界格作书,这样的章法体式更宜于表现意趣横生、洒脱自然的楷书风格,也许这就是黄文泉先生的聪明之处。抛开在形式上的灵活自由以及书家本身的好恶因素,从书法本身的风格和艺术性来考虑,整饬的界格中一般只适合表现规范、工整和庄重、严肃一路的书风,像以魏碑、唐楷为根基的的楷书。而萧散自然、高古蕴藉的魏晋小楷以及明清具有浪漫主义的楷书的风格就很难在整饬的界格中很好的表现,因为它们手法多样、灵活自然、大小不一,所以很难在整饬的界格中去求得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在无界格中作书时,书家的深层的思想和潜意识就会无形中“放开手脚”,任情恣肆,这样就不用考虑界格的束缚,字体的疏密大可一任自然,以不变求万变。 通过对黄文泉先生的硬笔楷书作品分析,我们再回顾一下中国的书法史,我们可以看到书法艺术中的每种书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总要逐渐走向成熟、完善,也会逐渐定型。如行书、小草至二王,狂草至张旭、怀素,篆至李阳冰。而楷书也不例外,从魏晋成形,经北魏至唐,也逐渐定型。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唐楷的定型,我们用艺术和审美的眼光来观照它,会觉得它里面渗透着一种功利主义和尚实的书法思想,而所谓功利主义和尚实的书法思想就是要求书家抛弃主观理想的情绪和天资的运用,以扎扎实实的步伐仅从客观上苦练技巧和基本功,这样只要一丝不苟的苦练,就能精熟成名,但可悲的是把书家本身的灵气都消磨殆尽了,写出来的东西也非常僵化,潜在地也隐藏着一种“俗”的因素,当然更谈不上韵味、情致了。但从客观上也不能否定“唐楷”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因为“唐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从此开辟了一个焕然一新的境界,它是最讲规矩也最容易掌握规矩的,并且从这个时代开始写字就有了一套标准和法度。所以,我们今天用硬笔学习古代的法帖就关乎到怎样解读“法”和表现“法”的问题,因为每种东西的存在都有两方面的蕴涵和意义。有人墨守成规,错误的将写字技巧、规则的探讨归入书法艺术创造,殊不知这种技巧规则一旦定下来之后,就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永恒不变,成为书法家创作的重大障碍。

如“馆阁体”的技法不可谓不熟,功力不可谓不深,但它能称之为艺术吗?而聪明的书家对“法”总有一种创造性解读,他们遵守法度,但他们又从艺术的角度去打破这种“法”度,运用一种开拓性的思想用手中的笔去追求和表现一种艺术创造的最高原则——韵味、情致、个性等境界。 在硬笔楷书的发展过程中,硬笔书法因为硬笔工具材料本身的限制,在线条的表现上本身没有毛笔书法丰富。另外,再加上楷书本来就不容易表现,所以,硬笔书家如果再不注意进行“法”的解读和用手中的硬笔怎样表现“法”的问题,这最终将影响一个硬笔书法家的审美模式和创作思想,也将影响一个硬笔书法家的发展和定位问题,从而最终将导致影响到硬笔楷书的发展。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硬笔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八十年代的中国硬笔楷书是以实用为主的,以庞中华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硬笔书法家大都写一手实用、工整、美观的硬笔楷书字,他们技法娴熟、功力深厚。客观的讲,单纯从技能和功力上来看那个时期的硬笔楷书,能写到这份上,确实很了不起,但这“艺术乎?实用乎?”(出自齐玉新先生的((中国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研究断想》——庞中华钢笔楷书研究断想的标题)当然我们在审视和反思那个时代的硬笔楷书的时候,也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因为它毕竟为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者用现在的眼光去看那个时代的东西,也是不太合适的,毕竟时代在变化,事物也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跟着变化。 硬笔楷书发展到今天,还有不少的硬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高手还在死守“法”度,遵循平正端庄、工整规范的书法风格,显而易见这是不合乎时代要求的。在新的时代中,我们在用理性思考硬笔楷书发展和选择的同时,更应该把握住硬笔楷书的本质精神走向。黄文泉先生的成功应该引起我们对硬笔楷书发展和走向的反思。当然,为学之初,离不开对基本技能的把握和功力的磨练,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造型结构原理,因为这个时期没有一定的书写技法就直接追求笔情意趣,势必造成因许多地方理解不深而不能控制线条的走向,其结果就可能导致任意而为。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再一味的追求平正、规范,这只能是简单的机械操作,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从书法艺术研究的角度来定位和研究硬笔楷书艺术的发展,创造性的解读这些问题,这也将会影响到硬笔楷书的发展走向问题。 自古就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清尚质时代书风追求,所以对于硬笔楷书的创作走向也应该体现一种时代精神。具体的表现就是硬笔楷书应该是摆脱单靠技能所表现的形质,追求一种意趣、韵味、率真、朴质的艺术审美特质,这是一种创作理念,也是一种创作情调。显然,在这方面通过对黄文泉先生的硬笔楷书艺术的分析,多多少少的给我们一些启示。

如果想在硬笔楷书中表现丰富的审美的内涵以及质力、韵的线条和朴雅、率真的气质,单靠单方面的学碑和单方面的学帖是不能达到那种境界的。未来硬笔楷书创作走向应该是“化碑为帖”、“碑帖相融”的道路,硬笔楷书作品也应该表现出来既劲健又遒润、既拙朴又自然、既古淡又清雅的审美格调。在具体的学习和操作过程中主要是在以碑固有的方正结构和框架,把帖的婀娜灵动的韵味,拙朴率真的情趣以及醇雅的书卷气息渗透、融入其中,这样就避免和缓解了学碑的生硬,也摆脱了单纯学帖而导致的空虚和柔媚以及线条的流滑。这种“化碑为帖”、“碑帖相融”的创作道路不象单纯的学碑或学帖的简单模式,它要求硬笔书者要具有融合的意愿和能力,在创作上要符合书法的法度,又要具有美学意义以及抒发书者个人的情怀,这需要硬笔楷书书者在理性的基础上抛开单一的创作局限,使自己的审美视野和艺术认识走向一种开阔。 纵观我们的硬笔书坛,硬笔楷书的创作势头和倾向还是令人欣喜的,如这两年涌现的黄文泉、余中元、倪俊冬、张玉波等,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意识为硬笔楷书的发展开辟了另一番新局面,同时也推动了硬笔书法楷书的发展。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当前的硬笔书坛现状,毕竟大气候还没有形成,更多的硬笔书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