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浅谈钢笔临《蜀素贴》
发表日期:2006-10-27 01:09: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135]次

《蜀素贴》是米芾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的乘兴之作,堪称米芾最为优秀的代表作。全贴556字,这里是笔者用钢笔临写的第一首《拟古》。

用钢笔直接临写古贴是练习硬笔书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取法乎上”,这样写出的字和线条更富有质感,更有韵味,而少了匠气。当前许多硬笔书法家的硬笔字都受到毛笔书法的影响。

临写此贴前,先要多多读贴,了解全贴的章法、风格、结构、用笔等内容,建立起对字帖的初步整体印象。当然读贴不是一天两天看看就可以的,需要把字帖置于案头,经常揣摩,只要用心“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该贴采用手卷的形式,每一竖行都有分栏。风格上除具有米字一贯的“快剑斩阵,痛快淋漓”的特点外,多了些沉稳的成分。全篇气韵生动,引人入胜。就结构看,该贴寓欹侧变化于平实之中,每个字都写得生动活泼又重心平稳。至于用笔方面,值得仔细把握推敲的就更多了:方圆笔、藏露锋的兼施,相同字形、笔划的不同处理,墨色浓淡、运笔过程等等,以上这些,如能一一熟记于心,则有了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了。

眼高了还要转化为手高,这就要靠平时的临习。开始练习时,不求速度快,力求用笔、结体与原贴保持一致,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练,每写好一个字就与原贴相比较,找出差距,再写时再改正,如此循环住复,直至能脱开原贴为止。这一阶段要与前一阶段读贴中结构、用笔的内容结合起来,特别对一些比较特别的字要重点把握好,如“牵、本”的行笔过程,“射、拍”的结构,“旖、旋、见、岁、寒”等字的用笔,两个“不”取势的不同,三点水、竖钩、木字旁的变化等等。写好每个字后,就要进行行字的练习了,要重点注意字与字的揖让、呼应、字距等。这一阶段是写出原贴气韵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多写,多体会、多感悟。

在临写全贴之前,有必要了解米芾创作《蜀素贴》的背景,就如我们练习《兰亭序》、《祭侄稿》要明确王羲之和颜真卿作书的环境和心境一样。该贴创作于米芾39岁时,是他书风成熟期的作品。其时,正是“山清气爽九秋天”的大好时节,米芾应好友湖州知事林希的邀请作“湖州之游”。在“浩浩将我行”的时候,林希出示了这幅珍藏了44年的罗素求书。朋友的盛情,珍贵的蜀素,行将的游历无不激起米芾的创作激情。于是,他乘兴连书了八首近作诗,产生了这幅光照千秋的名作。

读着一个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