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词、绘画并称的书法,传统上是为文人三绝之一,意即书法乃修身之道,俾使个人人格臻至完美。书法亦是自我表现的重要方式,借着书写将本身再现于他人面前。书法艺术一度是中国文人雅士的典型艺术表现,目前已有较广大的群众修习并欣赏之,足堪显示当代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变迁。
在全球世界秩序日益受西方媒体意象影响下,透过书法,中国文化认同、个人主观意识以及声音,得以持续展现,而书法之所以重获青睐,部分应归因于此。今日,数以万计的人,不论老少或各个社会组织,为了其作品能在书法展中雀屏中选而奋门。一崭新的现象因而崛起:为了公开展览而专门创作的书法于焉诞生。这显示出为符合特定对象或场合之需,选定特殊的书体及个人风格操笔书写已不复见。书法曾经是重要的社交方式,巩固了中国士大夫阶层和谐的社会关系,不过当今研习书法的绝大动机,是为了获得金钱的回馈及争取一般大众的认同。更确切的说,修习书法及收藏字帖,除了能彰显其固有的社会地位与兼得风雅之名外,吾人顷正目睹其朝大众化发展。近年来,为因应这项最悠久的艺术形式愈超自由及兴趣日浓的现状,为数不少的专司书法艺术教育机构及出版鹊起。 藉下文勾勒出二十世纪中国书法首要的诸项历史发展,笔者意欲说明本艺术的现状。诚如张义国(音译)迩来观察得悉,当代中国书法的潮流可依循以下两个方向:
1. 振兴固有笔法与风格
2. 所谓现代书法,即是引进前所未有并与传统方法迥异的书写要素
十九世纪晚期及二十世纪初期书法的发展,试图振兴既有的书法传统,以回应著中国社会在与西方交会之后,所经历观剧化历史事件、现代化的动力与转变的结果。新近再兴传统技法及风格环绕着两种运动为核心:碑学及帖学。帖学比一分类有其渊源,历史上溯至晚清时代,例如碑铭家阮元(1764-1849)1849年的北碑南帖论。碑学运动的拥护者,包括赵之谦(1829-1884)、吴昌硕(1844-1927)、康有为(1858-1927)及于右任(1878-1964)等渠辈以重拾石古文,更生书法,这些石刻文分以篆书(如约西元前七七0年的石鼓文)、隶书(如山东曲阜孔庙的碑林史晨碑译按:此系音译,年代约为西元一六九年)及真书(如西元五О九年的摩崖镌刻石门铭)等书体行。
举例而言,在一八六九年问世的"书体集锦"里,赵之谦结合隶书的方笔和行书的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