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论儒释道对苏轼书论的影响
发表日期:2006-10-27 01:19: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169]次

摘要:苏轼书法理论博大精深。其中既有儒家文艺思想的反映,又体现了道家思想,还有禅宗意识的渗入,从而形成了“书如其人”、“萧散简远”、“法无定法”等书论。苏轼书论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儒;道;禅;苏轼书论;文化底蕴

苏轼书论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苏轼自身思想十分复杂,“其议论因事立说,不顾前后,类战国的策士;其处世态度豁达,不甚热中权势,厌恶理学家的局促,得之于庄周;其剖析物理,间有妙词,则得之于禅家(也有取于庄周);但其思想的核心,则为儒学的中庸。” [1]因此,他的书论包含了精深的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本文拟对苏轼书论进行一番考察,试图阐释儒道禅对其的影响。

儒学复兴是唐宋文化的时代特色。从韩愈“发其机”,倡导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到欧阳修“扬其波”,主盟蓬勃发展的诗文革新运动。两人一脉相承,都意图振兴儒学,抵制佛老。而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终完成者。他在参加进士和应制科试时,都以儒家思想为本,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对佛老思想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在《韩非论》中说:“昔国之衰,有老耽、庄周、列御寇之徒,更为虚无淡泊之言,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说,纷纷颠倒,而卒归无有。”因而他推崇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赞美欧阳修:“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六一居士集序》)。苏轼一生虽极其坎坷,于人生的道路上进行多方面探索,但他始终没有丧失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信仰。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士大夫的人格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体说来,它对苏轼的影响体现在:一、“仁”的思想。“仁”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境界和道德境界,孙子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孔子还强调以“仁”修身,“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苏轼高度赞扬孔子以“仁义为本,教化为急”的思想,并对儒家经典《易》、《书》、《论语》进行悉心地注解和广泛地传播。二、“中和之美。”孔子将“中和”作为君子处世的总原则,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虽没有直接以“中和”论艺,但在赞美《关睢》时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