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草书是书法艺术最高表现形式吗?
发表日期:2006-10-27 01:19: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754]次

近在某书法网站得读署名为jlhnz先生的《米芾于草无所建树,原因何在?》一短文,文称:“关于米芾写不好草书的原因,全集米芾卷作品考释《张颠贴》后有一个解释:‘独守唐人笔札’,‘意格’固已‘枉劣’,然即守晋人却又‘时代压之,不能高古’,则奈书家何?有唐非晋,风气丕变,若不因时而动,恐张颠未至宋已湮没不闻矣。元章于草无所建树,岂有他哉!

行草书这一概念,一直以来被普通使用着。刘熙载就说:‘行,固草之属也。’近代以来有人对行草进行了区分。如张宗祥就质疑行草‘何得合一炉而冶之’。米芾行书震烁千古,草书却不能大成,也可以证明行、草书的创作规范是不同的。

《海岳名言》中推崇篆籀‘灵活圆备,各各自足’,这大概是米芾的一个审美理想吧。物有偏至,米芾行书八面出锋,却写不好草书,是不是这‘各各自足’在一方面成全了他,在另一方面又制约了他?”

对此,我当即回复了这样一句话:“米芾不写草书是为了写好、写绝行书。他不写草书才成就了他的史名。”

后来jlhnz先生又复云:“米芾不是不想写草书,而是写不好,不得已才放弃了。”我再复云:“不写草书不是‘不得已’,而是善学。能有行书标程百代就是书坛豪杰。写草书可成名家,不写草书也同样可成名家。要言之,正、草、隶、篆各成体系,无贵贱之别。”

我之所以将这一题目拈出来,不独是jlhnz先生有这一看法,而是因为在以草书为衡量书法艺术的高下、优劣的习惯准则影响下,很大程度上禁锢和左右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并导致了一窝蜂肆意挥毫草书这一无“草”不成书的怪现象,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

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有了以草书有没有成就来衡量书法家的历史地位的习惯。这固然是因为也不知是何时何人讲了“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这句话,不写草书或写不好草书在书法家行列中就成了不是书法艺术最高艺术形式的表现者。滑稽的是,这把“规尺”非但拿来丈量今人,同时也拿去丈量古人。而且评头论足起来还真是煞有介事和头头是道,于是乎持此“规尺”者就是书学的最高明的人了。

我对“草书是书法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这一说有这样一补充,即:如果在句尾加上“之一”两个字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句话是不科学的。所谓“最高表现形式”可能不单单是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