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刚 字正三,号覃溪谷,又号苏斋,直隶大兴人,官至内阁学士。
翁方刚终身欧虞,谁都这样地评论他,没有异词。现在我且把他的书法分析起来:他的用笔,完全致力于大欧的《化度寺碑》;他的布白,完全取法于虞世南的《孔祭酒碑》。说的远些,他是从《洛神赋》出来的。——钟王小楷,都作扁行,只有《洛神赋》纯是长形的了。王写这一体最好,翁方刚是用王的方法去学晋唐人的。
翁方刚的时代,谈金石的,已很多人。他对于金石学有长时间的研究,识见也广,但看他对于各种碑帖的长或长古(他对这种古诗也自成一派),多么仔细。推为一代大鉴赏家,不虚也!他既然有了这种识见,所以就不愿意株守晋唐。他也兼写秦篆汉隶,毕竟学力多,天才少,没有什么成绩。可是那时邓如石还没有成名,海内写篆隶的,确实没有更好的人,他在北京,居然做了“书坛盟主”好多年,论其学问,确也有这个资格。
梅调鼎 字友竹,号赧翁,浙江慈溪人,布衣。
梅调鼎不很著名,只有上海宁波一方面人知道他。他是个山林隐士,脾气古怪,不肯随便替人家写字,尤其是达官贵人,是他所最厌忌的。因此,他在当时,名誉不大,到现在,他的作品,流传也不多,说到他的作品的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呢!他的书法,以二王为主,旁的无所不看,无所不写。住在冷僻的慈溪,家里有贫寒,搜集些碑帖,比别人家里要艰难十倍。他对于《王圣教》,功夫最深,其次,帖里面的另简短札,随时随地流露古人的真意,反比冠冕堂皇的《兰亭》、《乐毅论》等等好得多。初唐诸家,最得二王乱头粗服的真趣,要算太守的《温泉铭》,梅字的路数,和这一体很相近。
于二王以外别开一条路径的
黄道周 字幼平,一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忠烈。
明季书家,可以夺王铎之席的,只有黄道周。黄道周学问品格,皆第一流。他对于书法,要在二王以外别开一条路径出来。他大约看厌了千余年来陈陈相因的字体,所以会发这个弘愿。我们看了郑匀的《书法流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