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个性——书法艺术的生命线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511]次

个性——书法艺术的生命线  
【 作 者】周仁良

  chán@①岩深壑,金轮皎月,华茂青松,萋萋苦草……个性,使大千世界、煌煌万物是如此的鲜明与灿烂。在美仑美奂的书艺殿堂里,英杰辈出,作品琳琅满目,使之脱颖而出,引起世人瞩目的仍是作品所表现出的震撼人心的个性特征:王羲之的雄强,颜真卿的敦厚,米芾的风神潇散,徐渭的桀骜不顺……个性,使历代卓荦不群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永远活在彪炳千秋的史册中。观漫漫书艺长河,不妨可以说,个性是书法艺术生命的基质,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原动力。追求个性,表现个性,是书艺创作永恒追求的目的,是书法家一辈子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内核。
  剖析历代书法家书法创作的历练之路,审视他们书法个性形成的艰难心迹,我们大致能描画出书法家艺术个性形成的三大要素。
      一、求异:个性形成的原动力。
  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家在创作时,苦苦思索和追求的是如何有自家面貌,如何别具一格。他们敏锐地感到因袭前人套路,“克隆”先辈制式,是成功者永远的大忌。求异,成为书法家思维活动的主体,也是书法家艺术个性张扬的必由之路。在求异的旗帜号召下,才能促使本体去不懈追求,去标新立异,去创造老黑格尔强调的“这一个”的鲜活风格。被刘熙载赞为“力屈万夫,韵高千古”的右军书法,正是在不断摒弃前人窠臼的基础上力追自己作品的鲜明个性,才到达雄迈千古的境界。颜鲁公从形式到内神绝不类王羲之,但他正是走过了学王——似王——弃王的途径,才有了令人一瞥即不能忘的“颜”字面孔。宋四大家同出一门,各立雄风,也正是个性使然。可见,正是书法家的求异思维推动了书法个性的形成。
  求异思维在促使本体不断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同时,又拓展了本体的视野,在纵横扫视中去发现标新立异的契机。既然要“求异”,就需要“见同”。“见同”有双向思考:一是外拓,用历史的眼光向上追索,用现实的眼光横向扫描。在外拓的审视中去发现已有的作品的个性,已有的类的审美标识:二是内视,观照自身所持审美标准和审美感觉,并随时发现自己与外界在审美思考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随时把自己在审美标准支配下的创作活动和作品摆放在比照的坐标中,去“见同”。通过这样细致的,带有强烈筛选情绪的“见同”活动,就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