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先锋书法的境遇与问题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644]次

先锋书法的境遇与问题

时间:2000年十一月九日
  地点:北京来德艺术中心
  对话人:曾来德(文中简称曾)、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文中简称王)、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硕士生、访问学者约六十人。

  王:今天,我们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和访问学者有幸来到"来德艺术中心",共同探讨先锋艺术尤其是先锋书法在当代的创新、困境与出路问题。中国的先锋艺术家从一九七八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八十年代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九十年代在全球化浪潮中又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与困惑。下面,我们主要立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展开对先锋艺术的讨论。据我所知,来德是八十年代才开始研习书法的,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你的传统包袱不太重,或进入传统不太深呢?

  曾:原谅我不谦虚,虽然我起步很晚,但起点很高。我很早就当兵,在军校的专业是电讯工程。回到宁夏的部队后,由于偶然拜访了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我开始接触到书法艺术。胡先生是于右任的学生,对传统草书有深厚的造诣。在胡先生门下,我花费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功研习传统书法技艺,并部分地秉承了先生的传统文化精神。

  王:我很早就开始练习书法,但至今未敢说有新的面目。也许我们太恪守经典,太善于模仿前人,将传统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未能全力去创新。来德的成功在于逃离了千人一面的僵化套路。第一次看到你的作品,我像被雷电击中一般,十分震惊。我很想知道,你创新的根据是什么?在进入传统后,你的创新意识是源自你的生命力、悟性、还是教师的指点?

  曾:我的教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你老老实实写到五六十就成了"。可以说胡先生是一位极具传统艺术品格的书家,他并不鼓励我去创新。我的创新是基于我对艺术的态度,包括对艺术规律的理解和对书法史的认识。首先,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具备四种品格,即"新、奇、险、绝"。不新难有艺术魅力,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发展、创造与超越;不奇引不起关注和争议;不除就无法刺激人、打动人、感染人;不绝则太容易被模仿和复制。其次,我们梳理中国书法史时,可以发现一个本质问题:在修久的艺术史长河中,书法被蒙上了种种成见,其精神实质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了。如果不以穿透性的眼光去审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