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书法的生命力在于“切时如需”--欧阳中石畅谈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667]次

一室书香,两丛新绿,数张剧照。近日,记者走进欧阳中石先生位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家中,向他讨教了当代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

  问:欧阳先生,请谈谈您对中国书法的理解。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是文化的一个项目,她是一种艺术,但艺术不能含盖她,因为现实中孤立的字太难见到,所以说她的形 式是艺术,她的内容是文化。我们强调书法文化。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在几年前就改为了书法文化研究所,我想说,写字不等于书法,书法要写文字的内容,文以载道。我这里讲的文化,不单是人文的东西,还包括数理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也需要用书法把它体现出来。不管是人与自然的事还是人与人的事都要诉诸于文字,而用书法艺术地加以表现更有意义。比如,把书法用在名川大山或室内装饰上,是极方便、极绚丽的途径。如果把文化的内容去掉,就失去了她的生命力。我觉得要搞书法,诗不懂不行,对联不懂不行,哲学、史学不懂不行,文学、法学等等不懂都不行。

  问:您此次在政协会议上提了关于汉字的议案,具体是怎样的想法?

  欧阳中石:就是能不能把我们简化字当中简化的不好的汉字改好了。我发现有的简化字简化的不是笔画,而是词。比如“霪”简化为“淫”。大家知道《岳阳楼记》中首句“霪雨霏霏”中的“霪”字在简化后,将“雨”字头去掉了,简化为“淫”字,这个“淫”字怎么理解?原来繁体字中的意思变成了什么?并且,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1563页中,还特注明“不用霪雨”。我的提案中讲了对于简化的不太适当的或者太不适当的汉字纠正一下好不好?恢复对原有繁体字或词的含义,恢复它原有的正确规范性。明天,我要到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参加一个关于“汉字复兴”的会,我不太同意这个提法,不是汉字复兴,汉字从来也没有衰落过,只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汉字出现一些混乱。我觉得应该是汉字更加规范化,更加科学化这种提法准确。

  问:书法艺术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

  欧阳中石:3月5日,我曾在《人民政协报》上写过一篇对中华文化的分析,我觉得有三个内容。首先是故有的中华文化。其次是发展中积累的许多优秀文化,比如先秦经传、唐诗宋词等等。更应当注意的是,全球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人不保守,一方面接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