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理认研究与创作实践摭谈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1: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784]次

   作为一位书家,他可以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也不必要求一定要建立这样的一个体系,但却不能没有用于指导自己创作实践的理论思想。
  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这是因为:一方面,人的理性认识同感性认识是有必然联系的,只有理论认识的深入和提高,才能导致创作方向的明确、创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理论要从实践中来,但又要应用到创作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去发现理沦的缺陷和理论研究中的空白,从而进一步丰富理论的内涵。脱离理论指导的创作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而脱离创作实践的理论,则必然是空头理论,是空中楼阁。这就对当代书家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重视创作实践,又要注重理论研究。
  当代书家普遍重创作实践而轻理论研究,原因何在?从客观方面来说,这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书法创作来得实惠,出名也快,况且有部分书家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无法进行理论研究。主观方面,则有一部分书家认为,理论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与书法家无关,与创作实践关系不大。 
  的确,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术日益发达,分工日益精细,一人兼通诸艺又能达到一定水平者越来越少,这是客观事实。但在书法史上,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既是书法家又是理论家者却是比比皆是,他们在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归根到底,形成目前这种重创作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局面,主要在于书家的自身能力以及急功近利的浮躁的文化心态使然。
  从客观上讲,书法创作多偏向技能结构,而理论研究则多偏向智能结构;创作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以形象思维为主,强调“感觉”和“灵感”,而理论研究则带有极浓的哲学意味,强调“理性”和“思辨”。书法创作大多呈激情勃发的情绪冲动之状态,理论研究则大多呈理性而冷静的思维状态。作为一位优秀的理论研究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要素,还要有良好的非智能(情绪、兴趣、感觉等)要素。对于潜心于书法理论研究的人来说,在创作时很容易依据他的理论。)究所得和长期于优秀法帖名碑中的悟彻,在烂熟于心的笔墨技巧中听任创作激情的驱使而纵横挥洒。
  从另一方面来说,理论研究也是不能离开创作实践而独立的。如果说书法的创作实践可以,甚至应该允许书法家在审美取向—上有较大的偏激的话,那么,对于理论研究则要求理智、冷静、客观和公允。作为一名理论研究者,一方面要沉浸于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