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书 法 呓 语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615]次

书 法 呓 语  
兰干武

出于某种巨大元素的冲击和召唤,面对大师们的作品,我常常激动不已,似乎有许多话要说。这种感觉由来已久。

   然而,书法毕竟不像音乐或绘画,作为艺术,业已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我们透过所谓的书法热,看到的书法依旧是个冷门,门可罗雀。书法艺术长期被人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假象,即文字的外衣,书法是掩盖在文字的外衣之下的。于是,人们说不清写字与书法有无差别。有的甚至认为,能识几个繁体字,能握紧毛笔,或临过一本、两本碑帖,便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了。基于此,我们似乎又无话可说。要说,也只能从基本的说起。目的之一,便是调动民众的意识,推销书法艺术。

   书法作为艺术,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并非与生俱来。这是需要慧眼识珠的,需要一代一代人去丰富它、完善它,就像我们今天称之为儒家、道家、禅学等学术一样,我想,始作俑者,并不一定那么全面,那么深刻。在其内涵和外延上,心有灵犀的后来者作了很大程度的发挥和再创造。有时,甚至挖掘前人不曾意识到的东西。梁漱溟谈及儒学时说:“孔孟之学,现在晦涩不明。或许有人能明白其旨趣。却无有能深见其系基于人类生命的认识而来。并为之先建立他的心理学而后乃阐明其伦理思想,此事唯我做。”(见《梁漱溟传》138页)书法也就是得于像梁先生这样有宏才大略,有艺术感悟的先知们精雕细凿才成为艺术的。

   书法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书法何尝不是如此?书法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人们欣赏书法,其实是欣赏自己(潜意识中的自己)。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不满足现状。他们巴望通过有别于现实生活的书法(艺术)寻找自己的意趣、意愿(最佳状态)。在创作或欣赏的时候,他们以自己的意趣、意愿为大千世界化妆,并作为创造或欣赏艺术的参照物。其意趣和意愿越艰深、晦涩,所体现的思想也越艰深、晦涩,他人越难理解。总之,有艺术感悟的人,企图以错综复杂、变幻无穷的点画和储满张力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