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汉代书法走向自觉的民俗基因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3: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1541]次

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谓又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书法创作与理论不断向纵深拓展,创作流派的多元并存与理论研究的边缘并蓄使书法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展览热的兴起和数以百万计书法爱好者是这一繁荣景象的具体体现。书法理论在考据、风格、史学、美学、技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书法本体、方法论之探讨,为中国书法学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其他文艺学科研究的日臻完善和成熟,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又成为书法学学科研究的一个亮点。作为人文科学彼此之间边缘结合、交叉组合而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文艺民俗学,也是我国近年文艺界的热门研究话题,文艺民俗学的主要任务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民众文化生活形态进行透析和预测,并立足于解决文化生活形态所表现的文化现象、文化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联系。由于这一独特作用,它成为人们用来研究古典文艺及解剖历代文艺事象的一种新视角、新手段。正是基于这一点,笔者拟从民俗这一角度来探讨汉代书法走向繁荣和自觉的原因。笔者以为,从民俗这一视角来观照书法艺术,剖析书法事象,对于拓宽书法艺术的研究领域,夯实书法史料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艺术源于实用:
  文治是汉王朝统治 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刺激了书法艺术 的繁荣,也把书法艺术推向"自觉时代" 汉代从西汉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6年)到东汉灭亡(公元220年)前后经历了400多年的时间,四百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倏忽瞬间,但她却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这不仅表现在汉代开启了书体发展的新体例,而且推动书法发展步入"自觉阶段",使书法艺术真正从实用的层面剥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书法艺术。
  汉代书法的兴盛得益于"黄老政治"和新儒学的推行。汉初君臣从秦亡得出的教训是;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用刑太亟。"(1)故极力主张"反秦之弊,与民休息",(2)坚持"固民之欲而不扰乱,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3)的执政方略,实行轻徭薄赋,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文化上。虽然西汉王朝的许多制度都是"汉承秦制",但在文字的使用上却一反常态,一改篆书通用文字用笔繁琐、拘谨、速度慢之流弊,而是吸纳秦诏版那种自由风格,变用笔"裹锋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