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书法风格范畴谈——“文静之美”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5: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112]次

 文静之美
                                             陈振濂


    把险劲之美比作夹燕赵悲风的侠客豪杰;把雄浑之美比作匡扶社稷、一言九鼎的重臣良将;则文静之美则可拟为满腹珠玑、锦衣绣口的饱学聪颖之士,它是典型的士大夫格调的。

    但它又不同于秀逸之美与潇洒之美。秀逸偏于外表的美;是一种柔性的基调。潇洒是重在风度的展现,颇有一种翩翩的神采。文静之美则有异于此,它既不重外在的漂亮与否;也不嗜于风流倜傥的风度表现。它是内在的、又是静态的。因此,它很可能是貌不惊人,也没有太强烈的运动感,正是这个比较点的规定下,我们以它作为险劲之美的对立面。

    古代书法作品中,董其昌行楷书是文静之美的典型。他的笔墨挥洒中没有强烈的动态表现,以静取胜,颇有优游之态,与潇洒之美拉开了距离。故他与米芾虽不无渊源关系,但毕竟大异其趣,他的结构又不完全以外貌华丽开展媚胜,因此与秀逸的赵孟頫以及巧丽的王文治相比,董书又稍见内力含蓄之致,尽管后世康熙尚董、乾隆尚赵,于是赵董齐名为北碑派所指责,但我以为董书不失清气,虽稍嫌柔弱而不失矩度;赵书行札差足近之,而楷书则略逊色了。

    文静之美并非完全不重书法的运动感,正相反,安是把这种运动感从表面的形式表露引向深层的内含不露。它的运动是在呼应揖让之间,以欲纵故擒的方式完成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文静之美一类的书法作品,常常感觉出其不屑外显的优雅气氛,倘若说不动声色是深不可测的标志,那么雄浑既足以深刻、古朴也未必外露,而文静之美则是一种醇化与提炼。它把不动声色的城府深奥这一面祛除掉,而把其引向一种平和的、宁静的、优雅的、柔和的境界中去,这是一种唯宋明以后士大夫们才会有的境界。

    文静之美在书法审美类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封建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