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当代精神的放逐与重建
张啸东
当代中国书法对当代书法家和它的鉴赏者来说,不止是一个一波三折传统中的繁华旧梦,同时它乃是一个不能忘怀又值得不断重温的文化情结。作为当代中国对五千年文化创造性再生追寻的表意形式,它也完整地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的精神历程。因此,当代中国书法,我们既可以把它看做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古称士人)的心灵史,又可以把它看做是中华历史精神在书家心灵中的投射。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如此地复杂,他们时而交织纠缠,时而疏离背反,书法家作为传统意义上知识分子的文化背景设定与当代角色定位的复杂程度,和书法自身在当代的不确定性,宿命般地规定了这种矛盾的不可避免:书法作为一个既介入学术又从属艺术的精神活动,使书家既无法完全生存于经验的世界,又驰想于超验的世界,这两种不同的世界,为书家的创造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从此意义上讲书法家的挥毫活动是自由的,但是书家作为具体的人,他又必须现实地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而其文化背景的强大限制功能,使书法就其他艺术而言,这种创造的能动性又是更具局限性的,当然,不光是当代书法在创造者心灵自由的限度之外存在着这种特殊制约,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的这种“普遍规律性”局限,亦早已为我们所认知。
“艺术概论”之类的书,为当代艺术提出了关于“形式”与“内容”的设定,而这里我们要涉猎书法的形式与内容,却也是不易的。这不禁使我想到法国波尔多文学社会学派代表人物罗尔贝·埃斯卡皮在20世纪70年代一段重要的论说:“要让设想得以实现,作家就应该从表达和内容中着手使之具有一个辨证的结构。传统的发生学的批判家们仅仅注意到‘形式’和‘内容’的初期对峙,而没有看到……作家应该在语言的言外之意中考虑问题,以便把自己的作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