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访谈 
新华网:夏奇星硬笔书法访谈
发表日期:2014-08-07 17:22:00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被阅读[2533]次

    1.问:您的毛笔书法作品。感觉笔墨之中尽现性情,融古法为己法, 颇有“己意”。您如何把握书法中“传统”与“个性”这两种语言的关系?

    说起毛笔书法,我在中学时代就喜欢了,那时叫写大字,还有一个时髦的口号叫“写好毛笔字,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服务。”因此,文革末期的中学设有写大字课。到了改革开放文化艺术复苏时期,前人优秀法帖陆续出版,才得以追溯到书法的源头,而用心研习至今。

    你说的古法为已法或“已意”是每个学书者的追求,这里的“已意”,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我称为被动的,因人的生理机能是有差异的,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一样,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异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生理反应,就书法学习而言,同样的帖,同样的临写要求,写出的字均各有面目,都各有“已意”,如果能正确借助这种人体特质,有意识地学习和“改造”古人,终会形成“已意”,也就是你说的“个性”,这时的“已意”己成为自觉的了,至于这“已意”是否能得到认可,则另当别论。

 

    2.您能否把这种“改造”说得更具体一些,如何改造?

    “已意”也好,“个性”也罢,都必须通过“改造”来完成,学习古人的过程就是改造古人的过程。我刚才说了,有些是自觉的,有些是不自觉的,当然,这有天分的因素,天分高者”已意”则高,聪明的人会利用自身替在的不自觉的“已意”来“改造”古人,因为古人的字不一定都好,如圣教序中一些字造形并不很美,若稍加改造会更美,这里无法一一例举,细心的书友可仔细辨别。

 

    3.问:您不仅活跃于当今书坛,以前也是硬坛的一员大将。虽然现在您的精力主要放在毛笔书法上,但对于硬坛朋友的邀请,您几乎未曾拒绝,在一些硬笔展览和作品集中,大家仍经常见到你的硬书作品。现今书坛有不少人也曾活跃于硬坛,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不再参与硬坛活动,有的甚至不愿提起,您对此现象有何看法?

    这些年来,各地硬坛书友常常邀请写点东西,大多允诺,此基于二点,一则硬坛书友大都是年轻人,有朝气,有胆识,人人都有年轻时侯,我很理解和支持他们。二则硬笔书写相对毛笔书写要简单些,一张白纸,一支钢笔,或铅笔,三两分钟即可完事,且成功率高,不像毛笔书法那么费事。

    您提到的曾活跃于硬坛的书家不再参与硬坛活动,各人有各人的原因,不必求全责备。

 

    4、“笔软则奇怪生焉”,由于工具本身的不同,硬笔书法的表现力在一些方面不及毛笔书法,您认为硬笔书法创作上侧重点放在哪儿?

    由于书写工具本身的特性,硬笔书法的表现力确实不及毛笔书法,尤其在书写的线质上无法与其相比。但硬笔书法却有着特有的美,其挺健、爽利、快捷的特性也是毛笔书法难以比拟的,因此硬笔书法的创作应发挥其特长。一些作者有意把钢笔字的线条作粗细变形,夸张,我觉大可不必,那不是硬笔的优势,那样做恰恰是扬短避长,吃力不讨好。

 

   5 您的意思是否就是硬笔应当以自然线型和结构的变化传神,而不应过多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

    至少没必要那样做,硬笔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线性特征,你就是把笔头全折了,其线条变化也比不过毛笔,硬笔书写的美应体现其挺健爽朗,干净利落,其变化也是很微妙的。

 

    6.根据您的创作经验,请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从硬笔到毛笔之间的转换?

    有些硬笔高手,同时毛笔字也写的不错。硬笔书法要从毛笔书法中吸取营养,要从古人中学,最好是先学毛笔书法,毛笔书法写好了,硬笔书法如小儿科。我的硬笔字,其实还是毛笔书法的底子。

 

    7.问:脱离格调,书法、绘画就显匠气,硬笔书法亦如此。您认为硬笔书法在兼顾实用的同时,如何提高格调?

    这一点,要向毛笔书法学习,即向古人学习,完全可以借鉴古代优秀的法帖,重点是字的造型、结构和章法形式,硬笔书法只要抓住了形,就成功了80%。其实古代的很多优秀法帖是信札,是说事的,是实用的,只是后人觉得它不仅说了事,还很美,很有味,随之赏玩,心追手摹,代代相传,格调也自然流露。

 

    8.问:作书大多一气呵成,而您却有时能“一件作品写写停停,写了一半放下,看看电视,或看看书,或饭后、浴后、散步后、醒后再写,有的放几天再写,有的朝起笔,暮落款。”您是如何做到笔断意连的?

    人不可能一觉醒来就由婴儿长大成人,他有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同理,书法学习中,风格变化是渐渐形成的,是有阶段的。因此,不管是写写停停,或是饭后,醒后,朝起,暮落,都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同一幅字的前后风格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偶有点风格,笔墨的跳跃,也大都统一在当下的总体书风中,如同成长中的少儿,其面孔十天半月是不会有大的改变的。您所说的笔断意连我想应该是笔虽停而意未停,这时的笔虽被饭后、醒后、朝起,暮落,甚或电视广告所断,但其意却与当下风格相连,风格和意趣是一致的。

 

    9.问:现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硬笔书法协会或书协成立硬笔书法专业委员会,这是否意味着硬笔书法渐受重视,备受关注,再次迎来硬笔书法的春天?

    是的,上至中国书协,乃至各省、市到县纷纷成立了硬笔书法组织,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有了组织,开展了活动,自然受到关注。

    尽管现今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那样迅猛,书写工具由毛笔—钢笔—键盘,作家己无手稿,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变为短信,公务文书也渐渐无纸化,人们不再提笔写字了,未来的信息生成不用笔了,只要开口说话,电脑上即可变成文字,甚或发展到在人的大脑里直接植入可存天下所有文字的数字蕊片,兴许那时的毛笔书法因其特有的文物和艺术研究价值还能束之高阁而得以保留,但硬笔作为当今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不会在短时间内消亡,仍然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写的好的,必将成其求职求婚的第一面孔,不仅方便找工作甚至找对象(有许多成功案例),还具有欣赏价值,且不说为后人留下点珍贵的文化遗产,就其找工作找对象这美事,足见其优势,还等什么,快拿起笔来,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花点时间把字写好,定会受用终身的。


     【人物简介】夏奇星,号且过堂主。祖籍河南,1957年10月生于昆明。国家二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黄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黄石市政协常委、黄石印社顾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即从事硬笔书法创作。硬笔书法曾获湖北迎春钢笔书法比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国际钢笔书法大赛二等奖、保险杯第二届中国汉字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2008年作品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第二批“五个一批”人才。

获中国书法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及湖北省第五届"文艺明星"称号。进入湖北省中青年文艺人才库,2004年10月于广东中山举办纪光明、夏奇星,陈新亚三人书展并有作品集面世。2005年5月参加于黑龙江举办的全国著名书法家15人作品邀请展并有作品集面世。作品曾作为中共代表团礼品赠送日、韩政要及友好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