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访谈 
冯骥才:彻底把官员从协会里请出去
发表日期:2015-03-11 12:59:00 来源:新京报 被阅读[2361]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腐败对文艺领域的伤害很大,文艺作品被用来当做腐败的工具,价值被扭曲,更重要的是文艺领域很难出现顶尖的艺术家。

  他认为,权力一介入,文艺作品就能被当做工具输送利益,换取经济目的。应该让权力与艺术彻底分开。

  怪现象

  有些画家的画贵过齐白石

  新京报:为什么文艺界反腐这么受关注?

  冯骥才:反腐本身就受关注,文艺领域有很多公众人物,更容易被外界关注。

  新京报:文艺领域长期存在“雅贿”、“雅腐”,你怎么看待背后的原因?

  冯骥才:“雅贿”就是变相的输送利益。送钱太明显,那就转化成另外一种形式,送字画。为什么受贿的人愿意接受这种方式?首先是获得了利益,另外就是送字画显得很高雅,拥有这件作品,能够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品位。

  新京报:据你了解,文艺领域的腐败到了什么程度?

  冯骥才:我只能从它背后的书画市场去说。现在有些画家的画,能卖到几十万块钱一平尺,比唐伯虎、齐白石的画都要贵,这是很怪诞、很荒唐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动力,很大来自于“雅贿”、“雅腐”。

  腐败原因

  权力介入导致文艺界腐败

  新京报:腐败对文艺领域的伤害有多大?

  冯骥才:不仅是文艺作品被用来当做腐败的工具,价值被扭曲,更重要的是文艺领域很难出现顶尖的艺术家,好的艺术家又出不了顶尖的作品,因为大部分都去画商品画了。习主席在去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我们的文化有高原,没有高峰。因为我们创作“高峰”的积极性被侵蚀了。

  新京报:很多人觉得,文艺市场化会衍生金钱与利益,导致了腐败,你怎么看?

  冯骥才:文艺腐败说到底还是经济腐败,文艺领域能腐败,是因为在市场环境里,文艺作品可以直接变成钱,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市场化导致文艺作品的价值与价格发生了偏差。

  新京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文艺作品在市场中体现的价格,是文艺腐败的一个条件。

  冯骥才:对。这只是一个条件,直接导致文艺领域腐败的原因,还是因为权力的介入。权力一介入,文艺作品就能被当做工具输送利益,换取经济目的。

  新京报:文艺领域的反腐,反的是什么?

  冯骥才:必须彻底把官员、权力从协会里请出去。有的协会官员很好进,比如书协,写两笔字被人说好就能进,再比如作协,官员可以出书,也可以写点诗,反正合辙就算押韵。权力应该和文艺彻底分开。

  自我约束

  文艺工作者应有明确价值观

  新京报:有人认为,权力退出对文艺领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文艺活动的管理和市场的开拓。你怎么看?

  冯骥才:我认为是正面的。权力退出会让文艺市场回归理性,也会让文艺作品回归到爱好者那里,价值和价格相符,才能促进文艺市场的繁荣。价格虚高、扭曲地活着,不如找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新京报:不让官员在文艺协会兼职,能杜绝文艺领域的腐败吗?

  冯骥才:官员在一些文艺协会任职,对于一些协会来说是种需要,好处就是官员通过手中的权力给协会开方便之门,多拨点经费,甚至给协会找个好的办公地点。把权力请出去,文艺协会才能做到真正的专业性,只有这样,才能像我以前说的,文艺工作者要面对艺术,背对市场。

  新京报:反腐除了监督,对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约束?

  冯骥才:王岐山书记说过三个词,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文艺工作者远离腐败,重要的是要从内心不想腐,这要有很明确的价值观和艺术上的追求,任何约束都是外在的,关键是要实现主观上的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