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僧 乙僧,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人。尉迟乙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唐代初期。尉迟乙僧在绘画艺术上受其父影响,20岁左右以其较高的画艺,被推荐到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颇受重视。仪凤二年 (677)在长安宝光寺东菩提院画《降魔变》等壁画。长安二年(702)前后,在长安慈恩寺塔下南门画《千钵文殊》、《功德人物》和《湿耳狮子》等壁画,被誉为“精妙之状,不可名焉”。
其父尉迟跋质那,为于阗国著名画家,善画宗教故事、异族人物、飞禽走兽等;于隋代进入中原地区,因画艺超众而闻名于时,到了唐代仍享誉画坛,人称大尉迟。尉迟乙僧在绘画艺术上受其父影响,20岁左右以其较高的画艺,被推荐到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颇受重视。贞观初年被授为宿卫官,后又被袭封为郡公。仪凤二年 (677)在长安宝光寺东菩提院画《降魔变》等壁画。长安二年(702)前后,在长安慈恩寺塔下南门画《千钵文殊》、《功德人物》和《湿耳狮子》等壁画,被誉为“精妙之状,不可名焉”。神龙元年(705)后,又在长安罔极寺(又名兴唐寺)绘制过壁画。
翌年,其在长安的住宅建为奉恩寺,尉迟乙僧将于阗王族的供养像画在寺内。另外,他还于景云元年(710)前后在长安安国寺画过壁画。尉迟乙僧善画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话风俗、花鸟走兽等,大都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鸟兽形象。他善于处理复杂多变的画面,构图布置宏伟奇异、匠意极险,颇有奇处。 尉迟乙僧所画人物,生动传神,身若出壁。画《降魔变》,人物姿态,千怪万状,被称为奇踪。在表现手法上,他将西域和中亚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中原地区传统的绘画技法相结合,使唐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人物画“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又长于色彩晕染,沉着浓重,而具有立体感,被称为凹凸画法。唐人窦蒙评他:“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恺之)陆(探微)为友,”说明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尉迟乙僧的作品无真迹流传,见于记载的除以上所及外,他还画过《仰摹蟠龙》、《花子钵曼殊》、《千 手眼大悲》、 《本国王及诸亲族》 、《弥勒佛像》、《佛铺图》、《佛从像》、《罗汉朝天王像》、《胡僧 图》、《外国佛从像》、 《大悲像》、 《明王像》、《外国人物像》、《番君图》、《龟兹舞女图》、《天 王像》等。另外,据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载,其兄尉迟甲僧亦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