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绘画 
中国壁画(前言)(二)
发表日期:2006-08-02 18:53:00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被阅读[1994]次

中国壁画(前言)(二)


墓室壁画的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它几乎不存在更多的装饰意义,对它的研究和学习,主要是针对它的形式美和造型手段。

 

墓室壁画可以被作为中国传统壁画分类之一种,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壁画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最早的墓室壁画可算是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其它比较著名的有河北望都汉墓壁画、内蒙和林格尔汉墓壁画、陕西乾县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室壁画、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室壁画、河南禹县白乘文故冶诨鹊取?/SPAN>

 

汉代墓室壁画在形式和发展过程当中,受到了中国早期思想和信仰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丧葬观念和壁画图式系统。所谓的思想观念主要是指先秦两汉的灵魂观念、道家思想、神仙崇拜、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内涵。汉代以前的墓室壁画目前只有三例:一是陕西扶风杨家堡四号西周墓,内有菱形格纹装饰图案的痕迹;二是河南洛阳西郊一号墓(战国时期),四壁绘有宽带线纹;三是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墓椁上饰有多种图案,色彩有红、黄、蓝、金,富丽堂皇。墓室壁画的出现要晚于地表建筑壁画,其绘画风格和形象状态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宫殿或庙堂壁画的影响。墓室壁画初始于战国时期,汉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并走向完善,前后的承袭关系一脉相承,有明显的走向脉络。这种关系可以从同时期的漆画、帛画、织物以及铜器上看得出来,也足以填补壁画史上这段缺少实物的空白。

 

汉代的墓葬壁画,大致可以分成西汉前期的初步阶段、西汉中、后期的成熟阶段以及东汉时期的丰富阶段。到目前为止,西汉有壁画的墓穴被发现有两座:一是广州象岗山的南越王墓,二是河南永城芒山柿园的梁王墓,,二者都是当时诸侯级的大官僚,所以比较有代表性。河南梁王墓的壁画位于壁面和顶部,有龙、虎、朱雀、瑞兽、云气以及几何图案等内容,初步具备了描绘仙界天堂的要素。壁画形象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处理上突出装饰风格,山峦、云气、植物的处理趋于符号化、图案化。西汉中、后期的墓室壁画逐步成熟、定型,从已发现的洛阳卜千秋墓、洛阳“八里台”墓、西安曲江池一号墓等墓室壁画来看,主要以表现引魂升天、仙界天堂、镇墓辟邪、历史故事等内容为主。其技法是在涂有白粉的墓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在平涂设色,然后再勾勒局部形象,常见的颜色由朱、紫、绿、黄、黑、赭石等。河南烧沟61号西汉墓的壁画比较有代表性,墓中采用壁画、浮雕、透雕加彩绘相结合等多种手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进一步丰富并延续发展,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墓室规模都不太大,以砖、石混筑结构为主,砖仍为空心砖。比较有名的、并有壁画遗存下来的墓室主要有:偃师辛村壁画墓、陕西千阳壁画墓、山西平陆枣园村壁画墓、甘肃武威五坝山壁画墓等等。河南洛阳地区依然是这个时期墓室壁画的创作中心,不同的墓葬有不同的壁画配置。除沿续上期的基本形式,出现了预先绘制于空心砖上,然后嵌砌于墓壁的小型壁画,有一砖一画的,也有多砖一画的,还有绘与塑相结合的画面。这一时期的壁画内容题材更加广阔,是从先秦以来,在象征寓意、系统规范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高峰阶段。洛阳地区的墓室壁画在绘画水平上都远高于其它地区,代表着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辛村壁画墓为斜坡脊顶空心砖结构,在常见的天堂仙界、镇墓辟邪的内容以外,耳室旁还绘有门吏。色彩浓重、沉稳,造型严整、规范,对称和谐。在中原地区以外,比较偏远的地区也有汉代壁画发现,有代表性的一是甘肃武威五坝山东汉壁画墓;二是辽宁金县营城子东汉壁画。这些墓室壁画在风格上既有中原地区的特点,也表现出某些变异独创的因素。这种现象一方面起因于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也有中原戍边充塞的官僚所带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室壁画,在近二、三十年来有不少发现。。嘉峪关以东的大片戈壁滩上,掩埋着为数众多的魏晋时期壁画墓,现已发现上千幅壁画。壁画绘于砖上,先平涂一层白灰,用墨线勾勒,用赭石、石黄、石绿填色,用比非常流利潇洒。内容围绕农耕、畜牧、狩猎、乐舞、出行等等。

 

北朝墓室壁画在新疆、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发现多处,从规模上、艺术上和技术上都不能不提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北齐娄叡墓。墓主娄叡是武明皇太后的内侄,官至大司马,葬于武平元年(570年)。此墓规模较大,壁画精美,至今还残存有200平方米。其中最庞大的是“出行图”,前有猛犬前导,中有骑士人物,后有骆驼载物相随,道旁有树木山石,队伍浩荡,绘制严谨细致。墓室四壁还会有墓主夫妇观赏乐舞的场面,画面体现出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娄叡墓壁画为北齐传世作品中的珍品,勾描俱精,线条流畅有力,人物造型准确,处理有简有繁,,生动灵活。据考证,这些壁画出自当时的画家杨子华之手。

 

南朝时期的代表作当属丹阳、南京、河南邓县等几处。丹阳南朝壁画墓为印砖壁画,有浮雕效果。这种印砖壁画是用木模压制而成,可成批生产。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竹林七贤”,这个题材从东晋至南朝以后,各代都常使用。河南邓县南朝墓用特制的刻印画像砖筑成壁画,砖面山涂饰红、绿、紫等颜色。这些压模墓砖非常精美疏密得当、轮廓清晰,题材大多数是民间故事,如“郭臣埋儿”、“老莱子娱亲”等等。

 

唐代的墓室壁画,大多集中于陕西省,原因是唐代时期的都城位于现在的西安一代。唐朝多代的皇帝、王公、贵族以及他们家人的墓葬,大部分都集中在此地。他们的墓葬建筑一般都耗资巨大,工程坚固,其中的壁画保存也较为完好。永泰公主李惠仙墓室壁画是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位于陕西乾县。永泰公主墓的墓内甬道、墓室四壁都绘有彩色壁画,所绘人物神态安详,相互呼应,生动传神,艺术水准较高,绘者有可能是专为皇室服务的专职画家。章怀太子李贤墓和伊德太子李重润壁画也是唐代壁画的代表性作品。李贤墓中的“马球图”、“狩猎图”、“仪卫图”等都很精彩,构图别致,场景显赫。“马球图”真实的记载了骑马打球的传统体育项目,对研究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提供了图像资料。李重润墓有40几幅大型壁画,画有城楼、仪仗、官女、仆从、乐舞等等。城墙、阙门的画法已初步具备了掌握透视的能力,色彩丰富,运用十几种颜色浓重设色,画面色泽鲜明。

 

新疆吐鲁番唐墓也有不少,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其中第217号墓的墓壁上绘有一组六幅屏风画,题材为双钩填彩花鸟,禽鸟动作生动,配以不同的植物,构图完整,这是研究中国花鸟画早期状态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宫廷风格为代表的“院体画”与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人画”分庭抗礼,基本形成了中国画坛的两条不同风格的道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陆续挖掘发现了的宋代墓葬,为我们完整的认识宋代壁画艺术,提供了参考资料。壁画大部分出现于河南、河北、甘肃、湖北、山东等省,从总体风格上看,风格写实,用线比较粗糙,制作不精。这一时期在美术方面比较重视悬挂卷轴画,不重视壁画。东北有的辽墓中就发现有卷轴画随葬的。河北井径宋墓的题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写照;二是劳动生产场面或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捣练图”,有担水、熨帛、晒衣三部分构成,情节类似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但绘画技术较粗劣”。河南登封宋墓壁画以“朱梅双禽图”为最有代表性,这种比较独立的花鸟壁画在宋墓当中很罕见。

 

辽代的墓室壁画大多集中在辽宁、河北和内蒙古。永庆陵是契丹皇族的陵墓,在内蒙巴林左旗,其中四幅“四季山水图”最有代表性,山丘、溪流、林木、运气,诗意盎然。河北宣化辽墓建于辽代天庆六年(1116年),其中的“散乐图”描绘了一组完整的表演乐队,对舞者、伴奏者的描绘都很生动。

 

金代的壁画墓近些年来在山东、山西、甘肃都有发掘,比较完整的有高唐虞寅墓、长治安昌金墓、博山神头金墓等等金代虞寅墓位于山东高唐县城西北,墓砖上先涂了一层白灰,绘有16幅壁画,现保存下来12幅,每个画面相对独立,但总体又相互衔接,环绕圆形墓室成为一个整体结构。以甬道至墓门为中线左右各安排三组壁画,以凸出的柱子相隔,绘有舞蹈、车马、奴仆、床帐等等,但从总体的风格上看,为多人完成。

 

元代的墓室壁画随着元代整体画风的变化而变化。如1958年发现的山西大同西郊元墓,就有与前代风格完全不同的壁画墓主人冯道真是一个道士,“观鱼图”、“道童图”是反映墓主的生前状况。最有特色的是一幅山水画,水墨淋漓、意境深远,具有文人画的情趣,是当时南方文人画影响北方画界的很好例证。此外,河南伊川元墓、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等都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壁画,可以从中了解宋代壁画的总体风格。

 

自明代以后,由于丧葬习俗的变化,墓室壁画逐渐衰微,到清代已比较罕见了。值得一提的有山西榆次明代齐伯旺墓,四壁均有壁画;河南荥阳明墓,墓主人为朱元璋第八世孙,墓内彩绘佛像、神灵、乐舞等题材的壁画;甘肃漳元汪世显家族明代墓址,绘有白描风格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