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与中医思维
作者:李博 来源:中医天地26期
提要:本文就篆刻艺术与中医学进行了多方面融会与比较:①历史;②学习;③运用;从而“感其二者相通之处,以拙笔记之”。
世上没有另一种这样的艺术——以方寸摄万有,以刀石解世界,尽碑版铭勋之妙,发赋诗乐志之胜。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呈现和光耀,它总是激起各类生机盎然的绚烂景象。这就是篆刻,或者说是印章。
从篆刻的“篆”说起。篆,据权威的《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即为拉长笔画作书,这是篆书。再来看段玉裁的《说文段注》,他认为,“引书者,如雕刻圭璧曰缘”,其中圭璧是一种玉器,掾是琢玉雕刻的方法。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篆”与“刻”在古代统一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篆刻,实际上更主要的是篆。
再来谈谈中医。医,(从甲骨文)演变到篆书写作“医”,“治病工”是她最原始的解释。这一解释简单明了而切中要害,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医学体系的逐步完善,“医”的解释就不再那么简单了。“学不博而为医难矣”,没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及悟性,想在杏林中漫步,谈何容易!
篆刻就是篆刻,中医就是中医,她们完全可以在各自的领域中独领风骚,缘何把她们写在一起呢?先来看看她们的起源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上的问题,总能碰着一些传说,尤其是黄帝、尧、舜的光辉形象,在我国古代一直四方普照,于是关于篆刻的起源,不甘落伍地也就有了《金索》中的这样一段话:“玺印之说,自古有之,黄帝得龙图中有玺章,舜为天子黄龙负玺。”这显然是不安于现实的,但至少可以说明,印章的起源很早。最有据可考的是夏、商、周三代,而实际上,“玺印之制,起于何代无从详考。”(《潘天寿美术文集》)这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黄帝内经》—同样是黄帝的传说,同样是无确凿可考的起源,同样给人以神秘的遐想。
读到这儿,读者也许已经明白,篆刻与中医均为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两支奇葩,从她们被植入这一片沃土的那一刻起,就必然绽放出同样美丽的花朵。篆刻与中医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她们在未进入研究、未进入自觉之前而自发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人所用。这一点很普通,却至关重要。&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