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复评
发表日期:2017-07-13 22:21:15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网
被阅读[5022]次
7月11日早上9:00,评委们早早来到中国硬笔书协教培中心。按照10号晚上商量讨论的意见,今天全天进行复评。从上午九点开始(中午未休息),一直干到晩上九点,才把复评工作完成。其间,应数担任评委会副主任的李冰和担仼评委会秘书长的熊洁英最辛苦,他们不仅统领评审、把握节奏,亲力亲为,还要安排评奖评委的相关接待,组织指挥工作人员有序工作。当然工作人员也很辛苦,戴建成、阎龙君、马越、李淼焱、皮金凤、王丽娟、王阳等,几天连续工作,连续服务,尽心尽力,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下午,复评进入最后阶段(确定入展300件作品)的时候,评委主任张华庆亲自坐镇,与全体评委一起工作,带领大家圆满完成了复评任务。
回看并总结一天的工作,复评,实际上就是两个中心词:“比对”和“淘汰”。评委依据评审标淮和自己的审美取向,对入围作品进行比对分档,评定出“上、中、下”,也就是从初评入围的近千件作品中淘汰“下”的作品(约200件),留住“中”的作品(入选作品500件),确定“上”的作品(入展获奖作品300件)。
如果把初评看作“发慈悲、做善事”,那麽复评则是拿着“砍刀”、舞着“板斧”,“拿下劣作干坏事”。整个复评可谓充满“火药味”,讨论、争辨伴随始终。因而,评审过程中“上”、“下”、“争议”三词成为热门词。对于大多数评委认为好的作品就“上”;有的评委说“上”,有的评委持不同意见的,视为“争议”作品。争议作品还有机会在名额不够时再接受挑选;大多数评委说不行的就“下”。某种程度上说,复评的竞争是激烈的,有时达到了“白热化”。
有一件篆书作品,在初评时就引起评委的关注,从形式探索、笔墨技巧、篆书字法上看,都是不错的一件作品。由于其中有的字采用象形字,基本上是画出来的,书写性不够,虽然其探索的价值值得肯定,但有的评委认为,我们这是国展,应当尊崇传统、取法传统,这应当作为评审中在创作取向上必须把握的导向。因为每件获奖入展作品,都将影响一些人一些年,如果此类作品入展获奖,必定会有不少人跟风模仿和学习,这对书坛的引领不利。最终,经过评委激烈讨论,这件作品还是“拿下”。
还有些从网上购买的硬笔书法专用纸,由于这类纸张多为少年儿童书写作品而设计,其设计水平、印制档次、采用纸张都很平平,不具“可收藏性”,如果在这样的用纸上创作国展作品,与那些精心设计、认真制作的高手们的作品一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太弱、太平淡,被淘汰的命运也是难免的。
此外,“流行书风”的作品必定走不远。这次的毛笔作品和硬笔作品中,有一些跟风“流行”的。对此,评委们戏称为“获奖体”、“北京体”、“辽宁体”之类。评委的戏称给我们启示是,如果你不沉入传统,认真读书,提升审美修养,而是紧跟获奖之风、流行之风、名人之风来取法学习和创作,那样创作的作品肯定没有根基、缺少长久竞争力,也必将走不远。(中国硬笔书法网 柳长忠)
下一篇:
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