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书法兼具语言工具属性与文化传承属性,是世界上唯一薪火相传绵延千年的古老文明,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
书法基础教育对传承华夏文明,培养青少年审美品格和树立文化信仰起着重要作用。国家为推进书法基础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意见指出汉字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规定了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目标与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书法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在现行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应用了大量的电子教材,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下,网络平台教育被广泛应用,学生在电脑上看视频、做作业,汉字书写逐渐成为如音乐、美术一样被边缘化的艺术类课程。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国家对书法教育的大力倡导下,中小学普及教育段的一些学校开始重视书法教育,特别是小学段,有开展兴趣拓展课的,也有创建书法特色学校的。在学校的推动下,家长也开始有所重视。
就书法教育体系而言,当下学校书法教学分为两部分:一、硬笔写字部分,基本由语文老师教授。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以书写整洁为主,不求书法艺术之美。二、毛笔书法以社团兴趣小组为主,教学课程一般从唐楷入手。因唐楷书法对毛笔运笔的掌控,以及笔锋、结体等技巧要求颇高,且教学方式内容枯燥生涩,不适合低年级段学生的生理能力和心理特征,导致毛笔书法很少有学生能长期坚持。
本人在15年的少儿书法教育实践中总结探索,发现由象形字入手,通过说文解字的形式启蒙少儿进入汉字书法学习,是条润物无声、顺水行舟的有效途径。
象形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中均有发现。有古埃及文、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等,都是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演变而来,具有图形的辨识性与线条的简化性,符合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与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从象形文字入手引导少儿书法入门,可通过对文字图形的联想,启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绘画创作故事情境,使枯燥生涩的书法教学成为少年儿童浸润传统文化、激发艺术创作的快乐时刻,进而对书法学习产生兴趣,对汉字认知积少成多。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中通过从产生兴趣、建立信心到坚持学习的分段推进,将甲骨文、金文有机地融入到少儿书法学习的各个阶段。一、漫读说文解字,开启幼儿汉字文化之旅,将说文解字的内容用故事情境绘画的形式,启蒙少儿对汉字的了解(从幼儿5、6岁开始)。例如:一节以“风雨雷电”为主题的课,通过讲解自然现象,导入中国造字故事,展示甲骨文、金文中对应汉字的演变过程,启发孩子进行情境绘画创作,在快乐学习中描绘字形领会内涵。二、毛笔书法学习从金文书写开始,当孩子由幼儿转入少儿阶段时,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毛笔书法学习,此时如果直接从唐楷入手,他们还不具备对毛笔线条的把控。唐楷法度严谨,笔法多有起承转合、结构姿态肆意,学生很难准确书写,极易造成挫败感,从而失去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我在多年的书法教学实践中,对初写毛笔字的学生,从大篆、金文入手,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大篆一般以中锋运笔为主,运笔行笔相对简易轻松。大篆字形优美,无唐楷结构之严谨的要求,适合毛笔字初期书写,容易建立自信,养成积极的心态,由此可将学习兴趣转化为长期坚持的内生动力。渐次再进入楷书、行书书写,已具备了对毛笔书写运用的掌控和书法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书法历经千年涤荡,承载着中国的文化血脉,青少年是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书法教育是涵养民族精神、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书法从业者和爱好者,有义务为繁荣我国书法教育事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了解书法学习书法,树立文化信仰而身体力行作出应有的贡献。我自笃志一役、躬行践履。
作者: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