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访谈 
孙伯翔书法展座谈会发言摘要
发表日期:2006-10-27 01:22:00 来源:不详 被阅读[2246]次

时 间: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十点三十分
地 点:北京中国美术馆六楼会议室
主持人:张传凯(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鲁安(内蒙古书协名誉主席):孙伯翔能在书坛起来且能站住,得益于两个人——王学仲和孙其峰。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以后,第一位老师王学仲先生,不管在北京论也好,还是在天津论也好,王先生属于“改革派”的。天津碑学发展走的是正路。我们知道,碑学发展自阮元以后,一直到康有为至今有二百多年了。天津曾出现“华孟严赵”四大家,真正写碑的是孟广慧。天津近八十年来,第一代碑学人物应该是陈●洲、龚望和余明善的老师,我那件《初拓刁遵墓志》即是他鉴定的。但他们都是传统型的,而真正能够写成自己风格的,我认为是伯翔兄。刚才见到的四个大字“岱岳钟灵”,根基于龙门二十品和《论经书》。天津写魏碑是两派,一派是传统的,一派是创新的。吴(玉如)门弟子是取法《元略墓志》,而真正代表民族风格,还是《龙门造像》这一路的。孙伯翔先生的魏碑好在哪?那就是启功先生说过的,叫“透过刀锋看笔锋”。老一辈人写魏碑,四棱四角的那是辽碑。他是真正写出来的。心轻笔重,心胸坦荡,不是较着劲写,而是笔下纵情。福海书记也讲了,要学习孙伯翔这种进取的精神,因为他是自学成才,他没有靠山。布衣出身,连个科长都没有当过。他是平民老百姓,不是研究生。他不是有多高的学历,但他的学养、他的内涵,流露于字里行间。在有法无法之间,造就了“孙伯翔现象”。
薛夫彬(北京书协副主席):我们看孙伯翔先生的作品,总是感到一种沉实的很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矜持。虽然他在默默地耕耘,但因为他有实力,大家都在讲,他是一位北碑的领军人物。领军人物有很多种,他是以自己的书法、自己的艺术理解、自己的艺术追求,在书坛上活跃了这么多年。他不是那种好出风头的人物,但是,他以自己对笔墨的理解,对笔墨的把握,对书法的执著追求,在中国书坛上确立了领军的地位。所以,我想到当今书坛,当然我无意批评谁,但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像孙先生那样,踏踏实实地在笔与墨的海洋里,深入地、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去遨游。我自己也写一点碑,从他的作品中,受到了很多的启示。北碑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很灿烂的时期。孙先生达到了一个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写得沉实,他写得到位,他的理解力,需要很深的修养,不是一般写就能做到的。刚才杨先生说是“写”出来的,不是“画”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