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对当代硬笔书法创新的思考
发表日期:2006-06-30 22:25: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054]次

对当代硬笔书法创新的思考 ● 魏建国 近几年,流行书风像流感一样触及了硬笔书坛,有的创作者为了突出个人风格,不惜对书法字体结构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大胆地把一个个规范的汉字经过夸张,变形,倾斜等手段,改变传统书法结体的格式。用笔上一扫点画撇捺的“规范化”和“古典化”,大胆采用点、线、面的结合方式,以追求力感和动感,写出一些似书非书的作品。由于这股风的冲击,导致很多硬笔书法家和硬笔书法爱好者徘徊于传统和流行现代之间,时下书法创新也是热门话题,于是有的人打着创新的口号,却被流行风吹得支离破散,迷失书途。导致硬坛当前也将跨入流行阶段。在这个充满流行的时代,搞硬笔书法创新的创作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流行的旋涡。于是,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如何去搞硬笔书法创新呢? 一. 硬笔书法创新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硬笔书法已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对象。当今,人们对某种已有的书体写出新的面貌或写出一种新的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书体有强烈的欲望。即新的流派,形成新的风格,使硬笔书法从远古走向现代,总结古今书家的论述,我们把硬笔书法创新定义为:在书法传统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张扬个性,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硬笔书法字体的活动或过程,是硬笔书法的最高形式。 二. 硬笔书法贵在创新,创新要根植传统 最早的书法,我们都知道应是甲骨文,后来又有了大篆、小篆、秦隶和汉隶、章草、今草、真书等。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限于甲骨文,而要有篆书出现。把每一种书体还原到历史具体年代去考察,就能发现每一种书体,书貌的出现都是创新的产物,都是变种原来书体书貌的创新。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比以前存在的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的影响都要大,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且成为许多后人临习的范本,我们可以感知王羲之的贡献.,王羲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脱离固有的东西,而寻思一种新的笔墨的表现手法。他对既有成的东西,有过心摹手追,刻苦精研,但不是一味顺从盘泥于古人脚下依样画瓢,而是学有所思;思而逆之;逆而反之。在秦汉隶篆和民间书法的各种不同笔法中挖掘创新,经过艺术实践和思想升华,其思维方式跳出了原来的局限而拓展出去,于是有了新的追求,有了新的技法,有了新创造形成了那个时代的最佳体势。 可见“书”欲新,必“法”欲新 ;“法”欲新,必意欲新。书新与法新是同时的,相联系结合的。两者须以“观念”新为前提。书家有了心理上的求新欲望,创新欲望和追求,然后才有艺术实践上的创新,有了实践上的创新,才有创新的可能成功。 三. 创新要立足于美学原理 众所周知,美是一切艺术所共同的特征,没有美的特征,艺术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硬笔书法作为一门复杂的艺术,一件硬笔书法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具有审美价值。一件作品如果没有美的欣赏价值,即使有着完美无缺的技巧,也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因此,硬笔书法创新要立足于美学原理。 书法美不是编造的,尽管每一件书作都有其个性有其特色,尽管审美的角度不同,时代的意趣不同,创新的要求不同,书法美的共性美的原则都不能抹煞,书法美学原则当寓于创新的全过程。美也在于创造,古代书貌之美,是创新的产物,今人去照搬,同乎“东施效颦”,硬笔书法创新是艰苦的探索,它没有现存的路可走,它需要按照“新”的选择夺路于从未经历过的千岩万壑之间。 任何一种具体美,都是无法重复的。学王字,又不守王字,借助前人成就作跳板,才会进入新的美的境地。王献之并照搬大王,而是学有翻新,才与大王并称“二王”。历史上八大、金农、郑板桥等扬州八怪,在他们的书法作品中,人们很难用篆、隶、草、行、楷诸体来作为尺子评价衡量。因为人们很难讲出他们是继承了哪一家。有人讥之为“怪”,“怪”到今天,人们不再是讥讽,而是崇拜他们的“怪”了。 有人会问,是不是说书法创新就是所谓的“怪书”呢?这里的“怪”应与当今的流行书风的怪书相区别。书法艺术有着它自身的产生、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确定的规范性,离开其规定性,离开传统的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书”离开“法”,离开书法发展史的运动轨迹,书法便成了无源之基建楼阁,大笔挥毫搞创新。而今的流行风,往往只是功底深厚且有着创新精神的人能驾驭的,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尤符合现代人口味,多刻意为之,缺乏自然天趣,这样的书法称之为“怪”与扬州八怪的怪意义不同。 四. 创新要靠创新思维作为先导 书法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在思维活动中各种心理因素都对思维结果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创新性思维最明显的表现在于它突破常规,大胆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以新奇独创和开拓为标志,以创造出新理论新技法新形式新风貌为思维的物质成果。 人们的心理活动,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心理活动往往沿着人们已成为习惯的轨迹前进,而一些违背常规和定势的心理活动,则被人们视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生活艺术等领域中普遍存在,至于线条的运动和点线面的结合的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人们对匠心十足,千篇一面的硬书作品的厌烦,便是逆反心理的表露。 展望当今中国硬笔书坛,从第七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赛和第九届爱华杯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可以看出,一大批中青年书家奋力崛起,他们的书作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们的书作借助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其书路既遵之后书法之渊薮;又各自夺路于古人或旁人尚未占领或历经过的处女地。他们尊重弘扬古代书法,但不是盲目崇拜和拿来照搬,他们善于把每一时代的书法置回于那个时代去考察,从而领略到传统本身来自于创新,来自于对当时已存书法的反思,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显示出中青年硬笔书家的特色:书有法而不拘法,法外得法而显我形明明;书有意而不任意,意在有意而显我神奕奕。 五. 创新要善于逆反,才能从心创新 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书体的演变,书貌的多姿变化,它需要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它需要不断的继承,又不断的扬弃。 每一个想有建树想有成就的书家都会清楚地意识到,至善至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书法创新是一种痛苦的选择,是一种逆反心理的表露,也是书法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创新思维集中体现了思维在人类认识传统书法突破传统书法中的能动作用。中国书法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并诸体纷呈,风格多彩,皆因一代代书家中有一部分敢于并善于创新者,在对既存的不满,对已经存在的逆而反之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实践的结合的结果。 对当今的流行风与创新给予理性的认识和评价,是当今“硬笔书法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硬笔书法的创新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紧迫的指导意义。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