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试论硬笔书法教学
发表日期:2006-06-30 22:25: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452]次

试论硬笔书法教学 ● 丁幸生 常少阳 唐国生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硬笔书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向前发展,硬笔书法教育也随之而产生。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全国硬笔书法教学大纲,加之各地区文化底蕴和文化发展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硬笔书法水平高低和对硬笔书法的理解不同,各地区乃至每个教师的硬笔书法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导致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本文试图以硬笔书法的艺术化发展为目的,而对硬笔书法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以促进我国硬笔书法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己之见,局限难免,恳请诸方家以正之。 首先,硬笔书法教育需要高素质的硬笔书法教师队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硬笔书法教师首先应当是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道可传。书法在我国古代称为书学,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但它却涉及几乎所有文科的知识,并与美术、音乐等姊妹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一名书法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就书法本身而言,单单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书法教师对书法发展史、书法美学、书法创作、书法欣赏、文字学等等,都应有很高的水平,否则便会传之无道。如果每一名硬笔书法教师都能做到有道可传,传之有道,那么,我国的硬笔书法教育会发展得更加迅速。 第二.教学安排要合理。 当前,硬笔书法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业余教学,主要的教学对象为中小学生,尤以小学生居多。因为小学生年龄偏低,对书法又不了解,领悟能力也不很强,因此,不适宜开始就临古代碑帖,而应使用适合初学入门的基础教材,初级教材可以因地区而异,既可选择适合本地区教学的某一硬笔书法名家编著的教材也可使用自己编著的教材。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则要辅导学生临习古代碑帖。在书体的安排上,则要先学楷书或隶书,再学行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篆书或草书等课程。 在教学进度上,要有计划地安排敦程,应设立基础班,临帖班、提高班等等,每班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左右。 基础班主要以楷书的基本技法、常见的结体规则等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法和结体规则并运用它们进行有目的的硬笔楷书训练。临帖班可分为楷书班、隶书班和行书班等,每人选定一种书体进行系统临习,注重风格继承训练,要做到既能人帖又能出帖。提高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定多种书体进行广博练习,打破单一练习的局限,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见识和修养,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书法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技法练习要精到。 任何艺术种类,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达形式,硬笔书法也是一样的.它通过硬笔来写出具有不同质感的丰富多变的点画线条及它们的空间分布来表述自己的语言。关于笔法与结构历来都非常重视,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顺便有“书法以用笔为上,结构亦须用工”的著名论述,启功先生更有“用笔何如结字难的诗句”。就书法本身而言,只有艺术效果之分,没有工具之别。在工具的使用上,硬笔同毛笔有很多共同点,只要充分地利用硬笔的属性并加上一定的技巧,自会写出丰富多变的富有质感的点画线条.创作出精美的硬笔书法作品。 硬笔书法的笔法主要体现在提按、徐疾、转折、藏露、停顿等方面。提与按是指运笔的力度而言,笔画的粗细变化全赖此法。有人说硬笔书法的线条没有粗细变化,这是不正确的。毛笔的使用靠运腕带动运指,而硬笔的使用则需运指带动运腕,如果以使用毛笔的方法去使用硬笔,自然写不出富有粗细变化的线条。因此,要教会学生运用手指去使用硬笔。徐与疾指行笔速度而言,即指行笔的节奏。快慢运动相结合的节奏,存在于一切书法艺术之中。这种快慢,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固态平衡.而是一种相对变化的动态韵律。对于初学者来说.行笔应适当慢些,稳些,以便于体现笔画的沉着有力,将笔画技巧交待得清楚明白。转与折是指在改变行笔方向时为求得不同艺术效果而使用的运笔方法,转以成圆折可成方,方笔雄强险峻。圆笔秀雅古淡,硬笔书法的险峻与秀雅,浑厚与轻灵等,都在转折方圆变化之中。停顿和藏露等也是硬笔书法的重要笔法,只有细致精到地进行这些笔法教学,学生才能掌握这些笔法,才能让他们运用这些笔法去创作精美的硬笔书法作品。 第四.结体规则教学要详尽。 就书法而言,不仅有楷、行、隶、篆等书体上的区别,每种书体之中.也有各种风格和表现上的区别,但不管怎样写,汉字的结体都是有规律可寻的,它是书法各体的共性,严格意义上的书体只有正书和行草书之分,因此,在进行正书(楷、隶、篆)教学时,要注重正书的结体规则,在进行行草书教学时,要注重行草书的结体规则。尤其是楷书基础班,更要注重结体规则练习。如横平竖直,突出主笔,把握中线,疏密匀称,偏旁容让,收 放得当,虚实相应,笔势连贯等等。并对每种规则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比如,在讲解横平竖直时,不单单让学生领会横平竖直是什么概念,还要让学生掌握各种情况下横和竖的应用,这样,不管字中出现几个横还是几个竖.学生都会处理得很好。在讲解同中求变这个规则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同笔画的各种不同写法,相同字的不同写法,还要详细地举例说明笔画和各种变化都源于笔法和形状,字形的各种变化都离不开重心平稳这个根本原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变化的窍门,又不致于使学生一知半解,盲目求变,变而不通。 第五.临帖指导要科学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它贯穿于书法练习者的一生。因此,辅导学生临帖时.指导方法一定要科学,否则,便不是指导而是“指倒”了。这种科学性体现在咀下两方面: 人与帖,要性情相投。临帖伊始,一定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字帖,喜欢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练习书法也是这样,只有性情相近,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临习起来才会上手快,把握得准,不枯燥,有劲头,如果选帖不当,临书如同嚼蜡,无味而叉难咽.则不能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难l临好这种字帖,更谈不上钻研与创新了。 临帖指导要详细准确。任何一种碑帖,都是由人书写的,不论是在结构还是笔法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它不仅包涵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力、技祛、艺术主张和情感,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书写时的环境和心情等,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指导学生临帖前,要把碑帖的作者、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碑帖的艺术风格及特点、临帖时的难点和重点、碑帖的内容、碑帖中的繁体异体字等,都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心里有数。在笔法的教学上要尤为详尽。字形好比一个人的长相,不论魁武还是瘦弱的都容 易描绘.而笔法则好比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质,是内在的因素,只有把握了精神和气质.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该种字帖。临帖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临习,对碑帖的共性和个性都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体会和表现碑帖的特征和意境,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有目的的外延练习,帮助学生尽快地人帖,并不断地进行尝试性的习作练习,使学生既能入帖又能出帖,不为碑帖所囿。 第六.欣赏教学要重视 欣赏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继承与创作。欣赏的过程不仅仪是感观的艺术享受过程,更应该是借鉴与学习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练习,既要欣赏优秀的古代碑帖,又要欣赏当代的硬笔书法精品,既要欣赏同学的书法习作,又要审视自己的书法习作,对书法的章法、结构、笔法、风格等进行剖析,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能力,为他们日后进行硬笔书法研究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每个从事硬笔书法教育的人都知道,书法练习是一个在单调的正确的循环往复的书写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的思维与技能训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如果采取过于简单的教学方法,则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而讲几个古人刻苦读书,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羲之吃墨、王献之用十八缸水等故事,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硬笔书法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方法都可以一试。 书法技法教学与书法欣赏、书法简史、书法美学等书法理论等相结合。经验证明,写累了去听是一种休息,听累了去看也是一种休息.但这样的休息却有利于接收信息。因此要写、听、看、想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上课不累。学生一旦掌握了与书法相关的知识又会反作用于书法练习,对学生的书法练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利用姊妹艺术,陶冶学生的情操。书法与美术、音乐、舞蹈、朗诵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书法练习的本身又离不开写字,在我国的文学宝库中,诗词歌赋、散文传记等美不胜收,因此在书法教学时,要借助各种姊妹艺术和文学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书法的抽象的线条的理解,感受书法的魅力。 加强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可从基础班教学开始,定期地布置作业.增加一幅作业的书写数量和扩大书写范围,既可锻炼学生对书写风格的把握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章法布局的控制能力。每当学生独自完成一幅满意的作业时,都会激发他们对书法的热爱。 课堂评改作业。在课堂上公开讲评作业,将不规范的写法和普遍存在的错误列出来,让学生自己评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互评作业:可组织学生互相评改作业,每一个人完成自己的作业后都很难集中精力修改自己的作业,可组织学生互评.效果非常不错。 此外,还可定期举行考试,可以兼练毛笔书法,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和组织比赛等等,都可有效地活跃硬笔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硬笔书法教育中德育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而书法艺术本身,又要求丰富多彩.要力避千人一面的不良局面,因此在硬笔节法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在传统书法的海洋里邀游,在对传统的继承之中求发展。新时期的建设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创造型人才,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德才兼备的创造型人才,因而,硬笔书法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愿意与各位硬笔书法教育者一道共同探讨硬笔书法教学,不断地创新硬笔书法教学。 该文获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原文发表于《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3年第12期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