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理论 > 书论 
金泽珊对传统的发掘与诠释
发表日期:2006-06-30 22:25:00 来源: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被阅读[1528]次

金泽珊对传统的发掘与诠释 ● 晋连义 在硬笔书坛,高手不是那种无边无岸的热情和迷恋,他们不会在创作时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也不会感到激情已经耗尽,而是一种是实力型,他们有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并乐于继续积累,他们对那些时髦的东西,并不表现出太大的兴趣,瞄上一眼就丢在一边。他也许只会一种书体的创作,可需要的时候,他迅速成为高手。因为他本来就对那种书体有深刻的理解,当然是理论上而非实践上。 那么,硬笔书法高手究竟有那些共通的精神素质和心理习惯,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并且这种研究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也会遇到麻烦。硬笔书法高手那么多,并且都操着不同的书体,说任何一点共通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而例外一多,所谓共通云云也就很不保险了。如果能对例外作一一的解释,当然不错,但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成了自己出难题又自己补漏洞的尴尬格局。补来补去,痛快淋漓的主题都被消磨掉了,好不为难煞人。我思忖日久,头脑渐渐由精细归于朴拙,觉得硬笔书法高手有一个不存在例外的共同点;就是对浩如烟海的传统书法经典的选择、学习、临摹、借鉴和发展。 金泽珊先生是近两年硬笔书坛闯出来的一匹“黑马”。他在2003年几乎包揽了硬笔书坛权威赛事的大奖,如第九届“爱华杯”中国钢笔大赛的特等奖,第一届“绿天杯”书论书艺大赛创作、临帖特等奖、最佳新人奖,并且也以其深厚的传统功力赢得了硬笔书坛的赞誉和关注,可谓红极一时。那么金泽珊的成功之道是如何走出来的呢?我想这应归功于泽珊先生对传统的理解和不断的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积累自己的结果。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继承传统,“入乎其内”非常重要,它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需要宽厚和丰富,需要有内涵和价值,要达到某种理想的彼岸,使主客体之间天然融合,符合审美要求,决非独门两招能为。金泽珊深谙其中奥秘,用他自己的话说;“上溯金文,甲骨,下通章草,今草,岂可不学?”,在精于欧楷的基础上,诸体兼善,上追魏晋墓志,下涉明清小楷以及当代的硬笔书法艺术成果。在用笔和结构上他取欧揩的瘦劲、严谨、毓秀和规范,并对《好大王碑》、《石门颂》等长期识练,细心演绎,使其简便自然、沉着痛快的笔势,增强空间造型美感、意趣变化和创作的丰富性,渐得稚拙、浑厚。在此基础上,他又广览碑帖,博临百家,铸就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终于厚积薄发,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体特征。 当我们用中国书法的形式要素、艺术特点、审美意境来全面地阐释金泽珊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追求和理解,就会异常清晰地透视出他对硬笔书法艺术的认识深度和选择道路。毋庸置疑,它的视点、起点都是比较高远的,范围是广阔的并且是理智的。面对金泽珊先生一幅幅充溢着古典精神和现代气息的最新硬笔书作,其取涉的广博、理解的深度和功力的深厚可见一斑,使人产生艺术的美感和审美情愫的共鸣。任何艺术安身立命的起点都离不开传统积淀,书法艺术尤其是这样,只有通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书法经典的选择、学习、临摹、借鉴和发展,将先贤对书法艺术的贡献,包括经典碑帖、思想意识、创作经验、技法理解等高度集中,加工提炼,然后融合自己的美学、文学修养,才能形成独特的、具有自我审美意识的形象思维形式----书法艺术作品。 书法作品也是书法家思想心愫、艺术修养的直接反馈,而一个成功书法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利用自然的笔法技巧,将这种情与意合理地转换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在这方面金泽珊同样达到了一定水平,它比较理性地把握了其精神实质和运笔的关键,在他笔下的艺术语录中,时间和空间的构成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我们从他近期的硬笔书法艺术作品中,直截了当地可以欣赏到其自家风貌。由于具备比较深的传统功力,其对书法真谛的参悟显得独到,线条灵动、流畅、富有情趣是作品的主体风格,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更突出地表现出对传统的相互兼容,挥洒淋漓,点划独到、技法娴熟、结构灵巧、收敛放纵,都恰当地把握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程度,使欣赏者既感酣畅,又觉含蓄,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泽珊的成功,虽然源于独特的意识理念和创造方式,但主要归功于他对传统的不断认识、修正、完善,即对传统构建的结果,这是硬笔书法高手的共通之处。虽然,每一个硬笔书法高手对传统的的塑造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抄袭,但是都需要经历对传统的认识、修正、完善这一过程,并且对书法传统的构建也是一种组织系统, 它具有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延续等独特的功能的共性。 那么,对传统的构建,硬笔书法高手是如何利用这一共性,并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具体定位的呢? 我想首先是选择适合硬笔书法家本体的价值标准。对传统的审美认识是整个传统构建的核心所在,因此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是首要问题。这就需要书者立足于自身的具体特点,根据目的、认识、习惯和搭成方式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继承模式,同时还要把握这个审美体系与其它传统之间的协调性,传统书法浩如烟海,既要有重点的选择,又要广泛涉猎,才能真正领悟古代书法作品中的真谛,因为真正的传统书法是从古代的优秀碑帖中一点一滴凝结而成的,它是对古人书法创作技法、创作思想和精神内涵的全面继承,而不是对古代书法作品的简单复制。就“传统”一词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继承古人流传下来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东西。所以,简单地重复古人不能形成传统,抛开古人而任意枉为也不能形成传统,要把继承古人和体现时代性同时做为判定传统书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另外,对古代书法的学习,不能只简单地局限于临帖、读帖,更重要的是通读历代书法,充分学习继承古代书法中的创作技巧、创作思想、临池体会和审美标准,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通过对传统书法的分析、认识改变硬笔书法家的旧有审美观念,培育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认识、思想、感情、习惯与整个审美意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创作模式,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以此激发出硬笔书家本体的主观能动性,为达成创新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认识不断完善深化,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持续推动硬笔书家本身的发展。 再者,是在确定价值标准之后的提炼定格。一个有实力的硬笔书法高手对传统的构建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提炼定格。都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和总结提炼出来,当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对传统的认识也应相应不断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高明的硬笔书法高手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硬笔书坛现状,而且还要了解其书风的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当然在大面积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创新、提高艺术质量当然不是很容易的事,但关键是在既有的形式下丰富艺术内涵,既要保持传统艺术的韵味和民族特色,又要蕴涵时代的新鲜气息。 大凡每一个硬笔书法高手的诞生都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这个艰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提炼和定格上,其中贯穿什么脉络、定格在什么层次、以什么的风格来表现等等足以让书者绞尽脑汁,劳心费神,至于说能否创造出精品则更需要拿出超凡的智慧。其次是着力创作,精心创造,作品的创作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环节。作品创作的困难在于创新、在于风格的定位、在于出精品、在于能为硬笔书坛认可。对于硬笔书法高手来说,培养独特的意识理念,是书者本身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书者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之中,对传统的认识也会不相同,并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硬笔书者对传统的构建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定位,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 【回到首页】 【我要发言】 【关闭本页】